北京青年报
马岩松|云洞图书馆 柔情版混凝土重塑“建筑的善意与自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14 16:21

在云洞图书馆,阅读与回望中幻想未来。

面朝心中的那片海,脑洞大开。

6405.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最近,关于海南的新闻特别多。北京头条APP可见,《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确立,海南省委书记称以壮士断腕决心摆脱经济对房地产业依赖,3年引进人才23.3万并完成“百万人才进海南”初期目标……种种消息预示着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将再度迎来全新姿态的活力四射。

恰好此时,马岩松领衔的MAD建筑事务所新作“云洞图书馆”落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一座海边小筑,屡屡冲上微博热搜,这是海口人民对它最欢乐的迎接。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为居民带来更具人文气质的生活环境,塑造城市个性和归属感。云洞图书馆的出现,让人们看见了这个城市进阶的努力。

6401.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从诞生到落成 云洞注定成为海边的新宠

云洞图书馆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到海口世纪公园吹海风的人们,就已经对他疼爱有加。男女老少精心打扮,围着这个奇特之物,拍照打卡凹造型。海天一色的背景下,人们见证者他的生长。没有人猜透他是什么,也不能确定将来是否可以钻进去看看。他仿佛生于此地,却又像是暂时停靠。

这可能是建筑师马岩松与MAD建筑事务所习以为常的景象,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一经落成,便会引起或大或小的躁动,云洞也不例外。当人们得知未来这里是一座图书馆,并且免费开放的时候,嗨翻了。

64016.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正式开放当天北青-北京头条再度来到现场。春日的海边,云卷云舒。从白天到夜晚,曲面流转和巨大玻璃窗塑型下的云洞,每一秒都是意想不到的模样。他就像一个“小可爱”,为每个人的合影奉上不同的微表情。

从清晨到傍晚 烈日下钻洞追光 狂风里听椰观雨 

一路探索一路惊喜。现场的真实体验是,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现什么。建筑空间具备的真正意义的想象力,并非掏几个洞、追几个曲面那么简单。在消弭一切方向感的场所中,人对空间的预判归零,无穷无尽的猜想发生。当空间的流畅通达突破固有认知,穿行变成了游弋,观察变成了探索。

6409.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为什么不在家里看书,而要来到图书馆?当方案阶段的“云洞”被最终决定做一个“晓岛”的时候,建筑师马岩松认真地想了这个问题。“你可以在这里看书,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是一公众型的建筑。我希望他与人、与自然、与当地的文化产生互动性。这也是一个突破边界的场所,或许人们可以尝试精神上的推倒重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

就像马岩松面对媒体所说,伴随层层迂回的钻洞探索,观者不知不觉深陷其中,内外无界、天地无边,人的感知随空间流动开启另类模式。忘记固有的判断,挣脱自我的禁锢,一点点跟随、寻觅、迷失、抵达。

一次成型全曲面多孔洞清水混凝土建筑 为自由和善意突破极限

64016.webp (1).jpg

摄影:存在建筑

伴随MAD事务所合伙人党群和早野洋介的导览,建筑本身的高明之处逐渐显现。清水混凝土一体成型的高难度建造,支撑着所有的连贯、通透和近人之处的细腻质感。

所有的一气呵成,事实上闯过的,是诞生那一刻的不可反悔。最终,他犹如一个巨大的无限贯通的雕塑,带给人们无界遐想,而一丝不苟的功能实现,凭借的是严密的设计与控制。

当卸下模具束缚的那一刻,自由随之而生。像极了始终为此而探索的马岩松和MAD,他们用设计和建造诠释着,高阶的自由,不是无序混乱,而是严谨与智慧。

64030.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从孕育到成长,一路被珍视。这座公众性极强的建筑是个幸运儿。不可否认的是,在云洞独特建筑形态的实践中,马岩松和MAD秉承的山水建筑理想再度升级,用精密实现单纯,让界限彻底消弭。

当他正式向公众开放,更多人将体会到属于此地的场所精神:未知中的迷茫,重塑后的清醒。

马岩松说“云洞”:他就像MAD的孩子

作为马岩松诸多作品中体量较小的一个,云洞图书馆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马岩松说,很重要,他不大,但他就像我们的孩子。

“我做设计是很凭感觉的。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想这片海这么美,海岸线这么长,如果能去远方的话,这里就是一个通道,可以抵达另一个时空,我希望现实的空间能有时间感。每一个洞都是一个连接远方的通道,心灵在空间里停驻,也可以任意驰骋。”每次来到这片海,马岩松心中的感觉都不同。他相信今后每个到达的人,也是这样。

64011.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对于云洞作为图书馆之用,马岩松认为非常契合。“每一本书打开都是一个小世界,阅读本身是与无数独特的灵魂相拥。在这里,人是空间的主人,而那些大师们都在我们周围。也许你未必是来看书,可能只是短暂停留,但有可能的是,你在这里完成自己的精神旅行。”

公众眼中的“云洞”:我们神秘的朋友

方案公布时MAD许诺下的“活力、亲民、浓厚的人文色彩”,此时都实现了。海边因为云洞的存在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建筑本身的独特与开放性,使得他成为人们心中“神秘的朋友”。

孩子们在广场上追跑嬉戏,大人们悠闲散着步、望着海、聊着天。抬眼看云彩游弋,映衬着海口世纪公园音乐广场里的一片欢腾。在这中间,灰白色的形体,连接着城市与海岸、现实与想象。卷曲的轮廓、椭圆的窗洞、半室内半室外的平台,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的建筑,留下一个个“云洞”,等待人们穿梭。

6403.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地处海口湾畔的世纪公园,云洞图书馆占地面积4397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米,包含书馆和市民活动配套:建筑南侧的书馆,内含可以藏书万本的阅读空间及多功能影音区,向公众免费开放。北侧为向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包括咖啡厅、公共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淋浴间、母婴室、公共休息区及屋顶花园。

时髦的年轻人在钻洞之前,变换着各种姿势打卡拍照,左手大海右手云洞的布景,自带文艺范儿;爷爷奶奶们围着图书馆边走边看,津津乐道随手举起相机的也不少。大家早已顾不上是手机还是单反,也无所谓是不是逆光,好像怎么拍都能有好风景;小朋友在岛前“沙滩”上玩得开心,围着孔洞上下穿梭更是常态;门口的白色摇椅,是不少心怀浪漫的人欣赏晚霞与海岸的好地方……

6406.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看书能够打开一个世界,建筑也可以。”

也许身在其中的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座云洞图书馆,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2021全球最值得期待的建成作品”之一。但也无妨,发自内心的、拦不住的喜欢最重要,人们愿从各处奔赴而来,停留于此,本身就是对建筑最真切的褒奖。

内外合一。与外部的辽阔天地自成呼应,混凝土墙、地、天花融成一体,建筑里外的孔洞,像极了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洞”,让建筑与自然的边界逐渐消隐。未见到多余冗杂的装饰。并不希望过分强化材料而去表达什么,马岩松说,“以往大家觉得清水混凝土只能是清冷的、坚硬的、有棱角的,我希望重塑它,和大海在一起,更加流动、柔软多变。”

64013.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不在建筑材质上摇摆不定,而是向技术、工艺发起挑战,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与家具、装饰一体化的要求,为云洞的建造带来了难点。

设计深化阶段全部基于数字化模型。屋面和楼板均采用形似“华夫饼”的双层中空肋板形式,既能满足大跨度、大悬挑的受力需求,又能利用结构中空铺设设备管线、填充建筑保温材料,实现简洁完整的室内空间,这是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设计的高度契合。

64015.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一年多一直盯在现场的MAD驻场建筑师说:“我们疯狂挑战施工方的‘底线’,最终效果超乎想象。”

面对墙面上略有不平整的小瑕疵,主创团队觉得,那都是混凝土的一部分,无需刻意修复,真实就很美。比如,水池边形成的天然气泡,像是mini版的“云洞”,在角落里独自可爱,细心探索的人,一定会看到。 

同是“云洞”,眼前、手边、头顶处——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的窗孔,正将自然光线引入空间的深处,同时也实现了自然通风,为身处在常年炎热环境的建筑“降温”。

如果从早到晚在这里呆上一天,一定能感受海口清晨的熹微、正午的骄阳、黄昏前的霞光,傍晚时分的天空与星辰,应该也会带来诗意的体验吧?海南人更有大把的时间去感受。

64012.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穿梭在云洞的一层,弧线的书籍围合成了半开放空间,预计未来将是馆内最热闹的地方——蔓延而下的层层阶梯为人们提供了可停留阅读、可交流分享的区域,丰富的艺文活动即将在此发生。

可开启的玻璃天窗和超大弧型推拉门带来更好的采光、观海视野和通风效果。文艺青年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心愿,不知道此刻是否已经满足?

6407.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钻入一旁窄窄的洞口,盘旋而上的混凝土楼梯隐秘而深邃。这里是过渡空间,而建筑也正是海岸线的过渡性地标。连续的、多层次的、自由的,马岩松说,希望在过渡中加深空间的复杂感,进而拉长人们的旅程。“看书能够打开一个世界,建筑也可以。”

果然,抵达二层空间后,又进入了新的世界,儿童阅读区,一头钻了进去,很长时间都不想出来——天窗、孔洞、壁龛,或是窝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洞穴”里,享受从屋顶投射下来的阳光,或是在整片区域中往来穿梭,探索并发现着,仿佛永无止境。有点走入迷宫的感觉?那就对了。

在马岩松看来,去掉建筑中强烈的方向感,文化场所需要“迷失感”。“迷失能够让人更好的回到自己,思考自己。每个人自己都能有一个大的世界在这里被打开,这就是它应该具有的价值。”

64014.webp.jpg

摄影:存在建筑

为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建筑外围的回廊灰空间采用了悬挑设计,通过物理遮阳降低热辐射,实现建筑节能。海口的雨也没有什么好担心,人们在檐下可以从容漫步。

最大的惊喜,在卫生间。天窗洒下树影婆娑,让如厕充满仪式感。看似自由不羁的设计里,需要的总是那些微小的细节之美,灵动的、带有生命力的迹象,是建筑与自然在一起的印证。

IMG_9236.JPG

“建筑师谈到的自然,已经是我们能够认知和感受到的自然,是人可以参与其中的环境,它并不等同于科学家、物理学家在客观层面上谈论的自然。”马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人与自然舒服的相处,并重新建立关系,是建筑应该具备的能力。”

6402.webp.jpg

摄影:CreatAR Images

“精神属性是建筑的核心价值;它将渲染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围。我们希望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愿意前往并停留的城市空间。建筑、艺术、人文和自然在这里相遇,它们将开启人们的想象之旅,探索、欣赏不同的美带给人们生活的意义。”马岩松说:“当个体的思想、思考不存在的时候,集体公共空间就不存在,人文就不存在。”

6404.webp.jpg

摄影:奥观建筑视觉

作为大型国际公共艺术项目“海口·海边的驿站”中第一个落成的高标准驿站,云洞图书馆在开放时被定名“海口晓岛”,由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投资建造。这里将是一个倡导阅读、思想文化与艺术生活的城市空间。

据悉,“海口·海边的驿站”项目以“自然·共生·未来”为理念,未来将有十余位全球顶尖的建筑师、艺术家以及跨学科专家在此打造16座地标性公共驿站。

“大家完全不一样才好。如果能够给大众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才最有趣也最有价值。”

观后·马岩松印象

IMG_9201.JPG

坊间对建筑师马岩松的议论一直很多。有人爱他爱得要命,说他用才华活跃了全球建筑界。

有人气他气得发慌,想不通他怎能接到那么多重要项目。有人说成就他的是好时代里的许多个偶然,有人说只要他想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会一骑绝尘。

仅放到建筑设计的维度里,是无法完全解释一位建筑师以及他的成就,因为建筑不仅与设计有关,这份工作既是触达灵魂深处的自我发现,也是包容多维时空的一种社会性探索。每一座建筑都是现实与理想铸就的镜子,真实地映照着那个时代。

建筑师都是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只不过马岩松和他的MAD们,比认知中的普通多了些不凡。

640a.webp.jpg

都说最近MAD迎来大型项目高频竣工时段,一点不假。两年前,也是4月,巴黎蓬皮杜中心迎来马岩松时刻(上图), MAD建筑事务所10个项目的12件模型被永久收藏。其中不少仅仅还是方案模型,或是停留在待建状态。当时马岩松就意味深长地说:“它们很快就都要建成了”。

建成,是一种证明。对于常常处于风口浪尖的MAD来说,建成意味着那些不可思议终究成为现实,建成也标志着,建筑师以及团队从无到无限的成长。

640b.webp.jpg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巴黎的UNIC住宅,北京的四合院幼儿园,建成的消息接踵而来。洛杉矶的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3月中刚刚封顶,嘉兴火车站计划7月揭开面纱,海口的云洞图书馆即刻开放……马不停蹄的北青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一路开启了MAD追逐模式。

640c.webp.jpg

美国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回想接到开幕邀请,再次追到海口的云洞图书馆时,天色渐晚。海天无界的静谧中,眼前赫然一团风卷云涌。钻云进洞,经历了一番特别的类似于被洗礼的过程之后,身体与思绪开始漂浮……那一刻,忽然脑子短路,瞬间灵光,于是,明白了一件事。与其忙着揣测马岩松到底哪儿来的灵感盖出一个又一个奇特的房子,不如想想是有什么能量在促使这些奇特之物在世界各地出现,而且放眼一望,紧紧跟随(模仿)其曲面形态者,大有人在。

640d.webp.jpg

浙江嘉兴“森林中的火车站”

从东方到西方、从城市到乡镇、从甲方到乙方……一些人谈吐间显露出看重和接纳着马岩松,而另一些人完全排斥马岩松搞出来的那些曲面和洞洞。马岩松为何成为了更多人的谈资?为何一旦开启相关话题,大家都很MAD?

凭借十分主观意愿之科幻版推理,或许答案可以找到一个。地球人,已经无法完全理解马岩松和MAD了,表面看起来他们是一群建筑师,而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导图或许早就和另一个时空相连。并且谁又知道,他们会不会是在利用建造山水般清奇的大型构筑物,来完成改变世界的使命,或者在向我们未知的外太空发送信号呢?

文字/晓笠 丙丁

图片资料/MAD建筑事务所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马岩松&MAD|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持续霸屏 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的生动实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Boloni × Ma Yansong|超现实力作「丘CHIO」空降米兰 穿透远古与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漫步 | 马岩松MAD米兰新作:以山川映衬古典 将想象的权利留给观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7
大童难借到想看的书,图书馆入馆门槛能否“松一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27
北京艺术双年展《蓝图北京》|看建筑师与艺术家们如何编排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9
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图书馆开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28
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图书馆正式开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9-28
寻访|北京松坡图书馆: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