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实现连续15年攀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13 16:39

微信图片_20210413164118.jpg

4月13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首都文明办获悉,近日,《2020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为88.33,较2019年(86.86)上升1.47个分值,实现自2005年以来连续15年攀升。市民最期待五类不文明行为得到改善。

据了解,2020年指数调查综合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观测和舆情监测三种调查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0108份,对全市13类453个公共场所实地观测453小时,系统监测2020年1月至12月舆情大数据。

问卷调查显示,随地吐痰、便溺,乱扔乱倒垃圾、污水问题;不文明养宠问题;垃圾不分类投放问题;行人或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灯,乱穿马路,翻越隔离设施问题;机动车乱停乱靠,乱鸣喇叭,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问题成为北京市民最期望改善的五类不文明行为。

调查结果还显示,市民“随地吐痰、擤鼻涕,随处便溺”和“乱丢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2019年分别降低7.51和3.24个百分点,网友对此类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情绪占比分别为63.87%和63.61%。“垃圾未分类处理”“在楼道等公共空间乱堆乱放杂物”“在公共建筑物、公共设施设备上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2019年分别降低了27.59、12.50、8.27个百分点;网友对“使用公勺公筷、实行分餐制”“打喷嚏遮掩口鼻”等文明行为的正面情绪占比较高,分别为90.33%和81%。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市民公共卫生文明意识总体向好。

报告还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比如:调查结果显示,“爱护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停放自行车”“不践踏绿地、不采挖或攀折花木”和“公共观赏场合准时进场退场”等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被低估,只有少数人认为其最重要;实地观测发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无序停放、践踏绿地和公共观赏场合不准时进退场问题的点位发生率分别为46.30%、13.25%和25%,均相对较高,说明市民对部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到位。

在实地观测的32个社区中,发现垃圾未分类投放和公共区域未清理宠物粪便问题各10例,问题发生率为31.25%;携犬出户未束犬链牵引、在楼道等公共空间乱堆乱放杂物和乱丢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问题各7例,问题发生率为21.88%;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问题6例,问题发生率为18.75%;在公共建筑物、公共设施设备上乱写乱画、乱贴小广告问题5例,问题发生率为15.63%;以上问题发生率均高于社区平均问题发生率(14.17%),说明部分社区居民仍未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北京市民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90.69!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再提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0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首超90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9
9例不文明游客行为纳入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黑名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8
“十六连升”202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首次超过90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18
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丰台区启动“文明丰台·随手拍”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31
超半数北京市民会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
北京晚报 2021-07-03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一周年 重点不文明行为治理显成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