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限塑令管不住小卖部”亟待扫街式监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4-06 16:00

史上“最严限塑令”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塑料产业迎来升级挑战。其中,作为对传统塑料最具替代优势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并未完全普及,而是呈现“管得住大连锁,管不住小卖部”的现象。(4月6日《经济日报》)

以遏制“白色污染”为目的的“限塑令”,2008年实施后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预期效果有较大距离。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北京等地出台了配套措施,共同形成史上“最严限塑令”,从今年前几个月实施情况看效果显著。

比如,很多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订单量大增,说明可降解塑料袋正在取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再比如,多地大型连锁商超基本上已全面更换可降解塑料袋。这都彰显出“最严限塑令”威力巨大。不过,仍有一些商家依旧我行我素,这提示我们实施“最严限塑令”还需要再“加码”。

仅4月6日至少有两条消息反映“最严限塑令”未能落地:一是,记者调查某地发现大部分小店铺(如路边早餐店和水果店等)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二是,安徽合肥农贸市场与药房情况不大乐观,其中,药房普遍未用可降解塑料袋。也就是说,“管不住的小卖部”在拖限塑的后腿。

小卖部未执行“最严限塑令”,主要原因是受利益驱使。一个水果店主道出真相:一个可降解购物袋的进货成本要2角钱,相比之下一次性塑料袋成本低得多,平均一个2分钱左右。当成本相差10倍,小卖部自然会选择进价低的塑料袋。此外,小卖部量多、分散,也给监管造成难度。

“最严限塑令”管不住小卖部,提示我们首先应加快降低可降解购物袋的生产成本。要降低其成本,既要解决可降解塑料产业“小而散”问题,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也要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降低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成本。这是加快治理“白色污染”的良策。

其次,应进一步提升传统塑料替代品的质量。很多小店铺不仅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也在使用难降解的吸管、餐盒等塑料产品,原因之一是,替代品的质量不理想,影响消费体验。比如,一些纸吸管软烂、异味、浪费等问题陆续暴露,也造成部分商家不愿采购,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要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制品加大治理力度。小卖部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说明这类违规产品还在生产和销售,有关部门应该从使用环节顺藤摸瓜,深入调查哪些地方、哪些企业、哪些市场仍在生产或销售一次性塑料制品,然后依法查处,使小卖部无处可采购违规产品。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这需要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地与生产地、销售地形成监管合力,进行全链条治理。

“最严限塑令”既要管住“大连锁”,也得管住小卖部。相对来说,“大连锁”比较自觉,也比较好管,只要从企业总部入手就能落实好“最严限塑令”。而小卖部无处不在,难监管,这既需要“扫街式监管”,也要打“持久战”。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小卖部,要重点“禁塑”。

文/丰收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限塑更需经济政策注入内生动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8
“最严限塑令”实施4个月,北京塑料购物袋销量下降35%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4-25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限塑令”为何禁不住这些“用塑”习惯
光明日报 2021-04-10
别让小卖部成“限塑”漏网之鱼
工人日报 2021-04-08
可降解塑料制品市场调查:行业规模小而散,面临产业升级挑战
经济日报 2021-04-06
长三角禁限塑新规基本实现零售餐饮市场全覆盖
中国新闻网 2021-03-09
农贸市场“我行我塑” 替代产品性价比不高
经济参考报 2021-02-18
潮流 | 限塑令升级,还有啥更好的替代品?
北京青年报 2021-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