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微医数字医疗亏损透视:长期主义是一种态度和能力
中新经纬 2021-04-03 18:16

4月1日晚间,成立10年有余的微医旗下数字医疗板块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计算,微医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市占率排名第一,达到15.5%,超过2-5名总和。

招股书的公开,揭开了这家“慢公司”的神秘面纱。港股即将迎来的这支“数字医疗第一股”,用十年的战略定力,为数字医疗服务行业闯出了一条破局之路。

营收高速增长,亏损大幅收窄

招股书显示,2020年,微医总营收为18.32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62%,毛利率为27.2%,相较2019年的23.3%获得较大提升,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8%。其中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元,占比61.4%。

相应的,微医2018至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0.5亿元,19.4亿元和19.1亿元。除去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等因素的影响,调整后微医的亏损分别为4.1亿及7.6亿和8.7亿,累计20.4亿元,亏损率从163%逐年大幅收窄至47%。

亏损是科技公司在上市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快手、美团、小米等公司都曾因巨额亏损被挑战。事实上,该类亏损的产生源于互联网公司多采用优先股进行融资,这类优先股在IPO前被计为公司负债,也就是说,微医招股书中的累计亏损,包括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增加。通常公司上市之前估值涨的越多,股东“浮盈”价值越大,公允价值带来的亏损就会越大。但是公允价值亏损并非真的亏损,而是把投资人的增值算进去了。

所以,和通常意义实际的亏损不同,这类“亏损”越大,说明公司的发展越好,价值提升越大。随着公司上市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不再计入报表,因此通常作为调整事项。

里“硬”外“和”,收获红利

营收连年增长、亏损持续收窄的背后,是微医长期专注严肃医疗服务数字化的战略定力。众所周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长期面临的难题。此外,由于缺乏对患者个体基于数据的主动、连续的照护,健康责任制迟迟无法落地,支付方式难以与健康结果挂钩。

互联网在解决这些医疗行业痛点上具备天然的优势。但这首先要求企业坚持通过长期的投入和建设,连接供给侧资源,形成数字医疗供应侧的能力。然而,巨额的“基建”投入和严苛的政策监管,使得这个行业里大多数的参与者望而却步。网售处方药政策的放开令医药电商快速入局,依托原有消费电商的流量优势实现了药品零售的在线化,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

2018年的26号文是行业的里程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由此给了互联网医院生存发展的空间。2020年的疫情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的同时,强力推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医保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犹如一剂行业起飞的强心针。在这个过程当中,微医也从医院的互联网服务、公共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阶为真正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并作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推动行业提效。

从招股书可以看出,微医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轨迹高度重合,其近三年的业绩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62%,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这或许正得益于非“电商基因”的微医,早在市场与政策利好出现之前,就始终保持“管道工”的姿态深耕医疗服务赛道。在数字医疗行业爆发式增长之际,其早年巨额投入建立起的护城河,也成为了最宝贵的资产。

“不计成本”投入,引领行业创新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的研发团队超过860人,占员工总数的27.8%,在中国拥有超过470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包括申请中的)。微医在2018年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8亿元、3.60亿元、3.44亿元。在2018、2019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高达93.4% 和71.3%,研发费用几乎等同于全部营收,即使在2020年收入爆发式增长262%的情况下,占比依然超过了18.8%。

据最近财报显示,京东健康的研发开支从2019年的3.382亿元增长80.1%至2020年的6.091亿元,占总收入的3.1%。相比之下,作为非上市公司的微医,在研发上的投入可谓“不计成本”。多年来的建设和投入,不仅为微医自身构筑了护城河,也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

2015年,微医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

2017年,微医成立了首个互联网医院服务中心与线上协同服务。

2018年,微医推出互联网医院赋能的“流动医院”,并建立了首家专注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院——微医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

2019年,微医在山东泰安推出中国首个可由医保直接结算的市级慢病管理服务模式,至2020年将当地慢病患者人均就诊时间从2-3小时下降到30分钟,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年下降12.7%,同时也减少了当地用于慢病的医保基金支出。

2020年,微医在天津推出中国首家以互联网医院牵头的省级数字健共体,将逐步连接天津267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在内的数字医疗服务。

一路探索,微医以医保统筹区为单位的严肃医疗数字化的形态日渐清晰。

与此同时,微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等领域投入的研发创新,扩大了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覆盖范围,也为医疗价值链各方提供了有效的赋能。招股书显示,微医建立了9大类累计超84万个标签的医学标签库,并通过关系引擎和知识图谱精准匹配医患需求。其提供的眼底病变辅助诊断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二分类的特异性达98.8%、敏感度达85.3%。微医的CDSS覆盖了300多种常见病,包含26种慢病的详细诊断和治疗建议,结合其研发的流动医院、云诊包等一系列创新医疗终端和器械产品,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进一步扩展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从有效性上看,微医推出的依托互联网医院的糖尿病管理计划,帮助用户实现约64.1%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远高于行业49.4%的平均水平。

“先种后收”,数字医疗规模效应释放商业价值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2亿,2020年月平均付费用户数(MPU)超过2500万。截至2020年,微医累计慢性病会员超过14.5万人,每用户带来的年均收入约为3600元人民币。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慢性病患者约有3亿人,且常见慢性病的可线上转化率高达75%,市场空间巨大。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在中国已拥有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有17家成为医保定点机构。微医平台连接了超过7800家医院,覆盖中国95%以上的三甲医院,注册的27万名医生中,86%为主治医生或以上级别。其提供的移动医疗服务,为基层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输送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及服务,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该服务总计覆盖中国12个省69个县的2800万人口。

微医数字化的“医、药、保”服务闭环综合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可负担性,其广泛的供给侧资源连接能力和与支付方的融合能力,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先发优势和壁垒。据公开资料显示,微医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正在从泰安走向山东济南、德州等多个地市,并被写进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成为顶层方案。天津也正在《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的指导下逐步扩大对267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连接和赋能。

招股书显示,微医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城市覆盖面和会员体系,通过开发创新增值服务和产品以提高会员粘性,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数字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前期基础设施布局产生的规模效应,使得微医闭环的业务模式具有良好的可复制性和盈利能力,不难想象,随着业务更大规模落地,微医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将以几何速度增长。

(中新经纬APP)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京将推动实现微信医保移动支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链接世界、服务中国 微医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琼海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新华网 2024-09-18
上海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老人配药、康养更便利
中国新闻网 2024-01-13
北京昌平14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疗 如何就医看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7
数字医疗护航全民健康
光明日报 2022-09-13
互联网医疗如何突破关键“痛点” 实现服务闭环、回归“严肃医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5
充分激发数字医疗的优势
人民日报 2022-03-29
回归“严肃医疗”本质,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打开互联网医疗发展新思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