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国性的普查将展开!
3月23日,在北京,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春华说,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紧接着,3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及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
据官方披露,这次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技术要求最高、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普查。
慢慢来看。
“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家底”
在今年的各项经济工作中,农业依旧是重头戏。
而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农业种质资源更是备受关注。
在种质资源方面,我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曾提到农业方面的一些短板。他说,“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
具体来看。
据媒体报道,虽然我国的主粮种子基本不缺,但是经济作物,尤其是一些高端蔬菜的种子,大多依赖进口。部分地区、部分品种,“洋种子”占比甚至超过80%。
比如,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番茄的进口种子占比超过90%;西兰花进口依存度超过80%;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达到95%以上。
我国市场上另一种“种业”如白羽肉鸡、奶牛、生猪、肉牛等肉禽类农产品,大部分也都是国外的品种。
在3月24日,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说,当前,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品种的优势,谁就具备了种业竞争的主动权。没有自主的资源,就没有自主的品种。
他说,“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种质资源强国。目前,许多种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就是优异种质资源储备不足,精准鉴定挖掘不够。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当务之急是要开展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
“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政知君注意到,在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列出来了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五项就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中央提到,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而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就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第一仗。
政知君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3月23日的会议上提到:
要抓紧对农业种质资源进行彻底的普查,尽最大努力提高普查覆盖面,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分类鉴定,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目录,为科学开展保护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他还提到,要全面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建好活体保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做好对濒危物种的抢救性收集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胡春华首次关注种质资源的问题。
在今年1月12日,胡春华曾在京调研畜禽种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并出席专家座谈会。他提到,要开展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收集,加快布局建设种质资源库和保种场,强化畜禽种质资源遗传材料保存和活体保护。
新闻画面显示,出席3月23日会议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唐登杰,国务院副秘书长高雨,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等。
西藏、辽宁、天津、陕西等省份的相关负责人也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
2021年到2023年
政知君注意到,唐仁健是2020年12月履新农业农村部部长的,他此前曾在甘肃工作,担任过甘肃省省长。
进京履新不久,唐仁健就到了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调研。
他说,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就在3月2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已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及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
2021至2023年,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现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的全覆盖;
启动并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现对全国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启动并完成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现对全国所有养殖场(户)主要养殖种类的全覆盖。
据官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于1956-1957年、1979-1983年开展了两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保护了一大批资源;于1979-1983年、2006-200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除青藏高原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情况;水产方面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的普查。
在3月23日的会议上,胡春华强调,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强化支持保障,确保普查保护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资料 | 农业农村部 中国政府网 央视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