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翻阅文章走访故居感受气息 焦油抹手扮“烟民” 看曹磊如何演鲁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16 11:2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在已播出的剧集中,中戏实力派演员曹磊饰演的鲁迅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趴在地板上挥毫创作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细节,还有站在北大演讲台上,痛批复古派学者林纾创作的小说《妖梦》,声援新文化运动,让观众感受到一个高冷却又不失生活风趣的鲁迅。那么这些剧情细节经过了哪些加工再创作?曹磊为饰演鲁迅做了哪些案头准备?他对角色的把握有哪些感悟?这幕后又有哪些拍摄花絮?带着这些疑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对曹磊做了电话专访。

为体现鲁迅的幽默风趣 跟导演商量丰富痛批《妖梦》的台词

北青-北京头条:《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观众们都在追剧,有网友弹幕留言,说您演的鲁迅很高冷,您怎么看?

曹磊:我觉得鲁迅先生有很多面,这种高冷、犀利都是他的一面,但他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在这部戏里,我只有一个空间尽可能靠近鲁迅先生的幽默,即站在北大演讲台上,痛批复古派学者林纾创作的小说《妖梦》,声援新文化运动这场戏。

当时剧本台词上有关这段戏只有三行字,我觉得有点单薄,就跟导演商量,能不能给它相对丰富一下,将鲁迅先生语言风趣的一面在这时候体现。导演说可以,我就回去翻阅资料,包括鲁迅先生的文字,发现他有这样一段论述,“任何人不能企图去阻挡历史的车轮,非要挡,结果只有一个,被碾着腿吧!”这句话我觉得补充在痛批《妖梦》的这段台词里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在我看来鲁迅这样的大知识分子的幽默,一定是背后有很深刻的生活积淀,看到了生活太多血淋淋的本质。幽默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来传递给大家一份悲哀,这才是幽默的底色。

就这样,在台词里加上这句话后,幽默的感觉出来了。我在豆瓣小组讨论中看到有网友评论说,他从曹磊饰演的郭嘉(注:《大军师司马懿军师联盟里曹操的谋士》)和鲁迅身上看到了一种从脆弱中生长出来的坚韧。网友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们的脑洞好灵光啊!

平心而论,这场戏虽然我尽可能地去体现。但播出后,我还是对自己不太满意,觉得我再去重拍这场戏的话,可能效果比现在的稍微好一些。因为我在这场戏的表达上,口齿之间有点过于技术化了,训练过的语言的痕迹在那里。如果把这种痕迹在技术层面上擦拭掉,留下真挚的、内心纯感受的东西释放出来,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在生活中说话,没有要求中音等技术上的东西。

趴在地上创作《狂人日记》来表现张力,这场戏达到心流状态禁不住流泪

北青-北京头条:我在对鲁迅的后人及研究鲁迅生平的学者采访时了解到,鲁迅做事很细心,也很爱干净,甚至有洁癖。他是从来不会趴在地上写字的。而您在《觉醒年代》里饰演的他趴在地板上,在散乱一地的稿纸上挥毫创作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与真实的鲁迅生活习惯不符,那您当时这样演绎是有别的考虑么?

曹磊:我想在此解释一下,我也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非常干净整洁,而且带有洁癖的生活习惯的人,他的书桌一尘不染。在剧中,我用很多细节来尽可能地展现他的这一习性。比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几个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聚在一块边吃蚕豆,边点赞鲁迅写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我饰演的鲁迅则独自坐在书桌的另一个角落,在桌子上铺一张纸,仔细地剥着蚕豆皮,边剥边吃,吃完后用纸将这蚕豆皮很小心地抄起来倒进垃圾桶里,生怕有一点渣子脏了桌子。

另外,导演还给了我一个特写镜头,即我还未落座,就看到桌子上的一本《新青年》杂志上遗落了一片花生帐子。我小心地将这红帐子捡起来,这同样体现的是鲁迅先生的干净整洁,和他对《新青年》杂志的细心呵护。

在我看来,即便历史上真实的鲁迅先生从来不在地上写字,但我很想在这部剧里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体现他的张力。即在这写《狂人日记》的前后两场戏里,先是情绪酝酿,包括表弟疯了刺激到鲁迅先生,然后看到杀人的血馒头——一个罪不致死的小偷在那个荒唐的社会里被当众斩首,旁边是那么多麻木的看客。我想那时先生的内心该有多么挣扎和压抑,所以不可能是在常规状态下伏案疾书来完成《狂人日记》。

鉴于此,且在剧本对这一块没有台词,导演也没有教你具体怎么去完成的情况下,我选择了二度创作。我要将鲁迅先生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心态尽可能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跟导演商量能不能不在桌子上,而是趴在地上,对着散落一地的草稿进行创作。导演说可以,我就这样去做了。

那场戏真正让我达到了一个心流的状态,我将幼年时期积累下来的对鲁迅先生的信念和感受带入到这部戏中,我顺瓜摸藤去追溯先生文字背后的力量,及他内心的境界的时候,就那样自然而然地趴在地上挥毫书写着,我进入了一种无我状态……直到成片后,我才发现导演在这个镜头中捕捉到了我眼角的一滴眼泪。说实话,在演这段戏的时候,我都没感觉到自己有眼泪流出。这完全是一种情不自禁,这种自然流露的幸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翻阅文章走访故居感受气息,顺瓜摸藤追溯角色背后的故事

北青-北京头条:上述两场戏中您都跟导演主动沟通进行二度创作,看来您在前期的案头准备中没有少下功夫,聊聊您都做了哪些准备吧!

曹磊:首先我翻阅了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尤其是他写的那篇散文诗《秋夜》里的那两棵枣树对我启发比较大。他形容秋天的枣树是萧瑟的,惨淡的。在我看来,两棵枣树代表了先生的精气神,枣树虽然被冷风雨无情抽打,所有叶子都落尽,天空那么暗淡,树干却直直地挺拔着。这象征着他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不屈服,不妥协。

同时我发现,鲁迅先生这样一位个性尖锐、有棱有角的文豪,但他的字迹却是比较圆润的。这或许就是人性上的一种复杂性吧!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演员可以挖掘的土壤,我不能只演他的愤怒、抑郁。为了饰演好他,我还学写鲁迅的笔法,在这剧中有关鲁迅挥毫书写的镜头,都是我提笔上阵,一直没有用替身。

拍戏前我还到了北京鲁迅故居,绍兴会馆,以及他住过的屋子去感受他的气场和气息。我没有找讲解员,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门口,隔着时空想象着鲁迅那时在这屋子里都在做些啥,我如果是他,我又会怎样在这里静心搞创作。

在我看来,为扮演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提前做案头工作是必须的。以前都是顺藤摸瓜,靠着老习惯去揣摩;现在则是顺瓜摸藤,导演给到你这个角色,你就得顺着这个角色一点点去追溯这个人物背后的故事。这便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远比我盲目地学一个东西,却不知道它因为什么而有效得多。

眼神不是在拍戏时才假装的,这股力量在平常生活中就得储备

北青-北京头条:眼神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一个演员的演技,您又是如何通过眼神去传达鲁迅在剧中的行为举止的呢?

曹磊:眼神这个东西,你要在拍戏时才假装一个眼神怕是晚了。眼神对我生活中的积累,现在看起来还是非常有效果的。你的眼神中有没有力量,能不能释放?这跟你在平时的阅读、生活习惯,及你坚持一件事情的时间节点长短都是有直接关系的。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锤炼你的耐心和韧劲,你平时阅读的文字,在你体内有没有还原到一个个生活场景当中,你有没有拓展你的生活边界和精神边界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部剧中,我的眼神是不是完全靠近鲁迅先生的那股力量,我不敢说。但这力量是我在平时有留心去储备的,最后呈现在镜头里。大家觉得,“嗯,有点意思,”我就心满意足了。所谓台下十年功,真正用在台上有三分就够了。

对着鲁迅照片换了两三个头套胡型,焦油抹指尖营造烟不离手的生活习惯

北青-北京头条: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他的历史照片被人们所熟悉,如何尽可能地从外形上去还原他,讲讲这背后从造型到拍摄的花絮故事吧!

曹磊:说到这一点,还真得感谢我的化妆造型师。他将头套勾好后,就粘在我的头上,对照着鲁迅照片上的头型修剪。剪好后觉得不太像,就又给我头上粘第二个头套,就这样一个星期连续弄了三个头套,最终才定好头型。

鲁迅的胡子也是很有特点的。我在这部戏里,胡子起码换了两三个。张永新导演的眼光很尖锐,让我多次粘上胡型试镜,直到最像鲁迅的那个胡型为止。

这部剧中鲁迅先生坐在圈椅上,拿着笔沉思的照片,都是导演拿着鲁迅先生当年的照片,对着监视器,一点一点找的:腰板挺直一点,手臂再高一些,头抬高一点……最终达到了照片还原版的效果,那场戏整整拍了一晚上。

另外剧组有禁烟令规定的,就是不能出现抽烟的镜头。但历史上的鲁迅烟不离手,靠着吸烟来提神写作的。为了体现他的这一生活习性,我将焦油均匀地涂抹在指缝中间,看上去有点被烟熏黄的样子,感觉就像一个常年抽烟的老手。

将感受安静地表达出来,与鲁迅有了切实的连接感

北青-北京头条:拍完这部剧后您都得到了哪些经验和收获?

曹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表演有了重新的认识。我在这部戏里感受到了心流状态,就是和角色之间是通透的,没有刻意的设计及条条框框的约束。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把它安静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心理感受是挺美妙的。也为我今后的演艺事业积累了经验,我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淀还需要加强,对职业还需不停地打磨。

另外,“鲁迅”这两个字,在我以后的生活里会有一些变化。以前听到鲁迅先生,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文豪,是让中国人能够感受到民族魂的一个人。现在看到“鲁迅”两字,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觉得他好像跟我有关系。通过角色塑造,我和鲁迅的距离拉近了,有了一种隔着时空却很切实的连接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专栏|玩印章,起别号,鲁迅也是“资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专栏|玩印章,起别号,鲁迅也是“资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6
赏读|鲁迅:过年
作家联盟 2024-02-10
赏读|《越境》:从周树人到鲁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鲁迅长孙周令飞绍兴故里传递杭州亚运火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1
枕边书 | 朱正:鲁迅真会写文章,但也有没写好的文章
中华读书报 2023-08-26
文学|孙郁: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巴金的文字大概是最带着痛感的
收获 2022-11-26
赏读|笔名鲁迅
领读文化 2022-09-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