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韩国女子在泰国做错事后谎称自己是中国人,网友跟上去再三确认二人身份,却被告知“我们是中国人”,随后该网友用中文道:“你好,长得真丑啊你。”
此前,一名巴基斯坦博主街头采访时,发现有韩国人冒充中国人,享受免单待遇。对此,一位巴铁餐厅店员的一番回应很大气。
据新民周刊报道:一些韩国人冒充中国人上瘾了?
一些韩国人冒充中国人上瘾了?
真的要为了蝇头小利,连自己的国家都不要了吗?
最近,B站up主“阿布巴铁”发布一则视频称,不少韩国人到巴基斯坦假装中国人骗吃骗喝。近日又有网友在泰国发现两个韩国年轻女子在街头做了错事,当场被抓包后竟称自己是中国人。
冒充中国人骗吃喝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之深厚,去过巴基斯坦的朋友们感触一定很深。基本上去哪儿吃饭买东西,一说自己是中国人,巴铁就不肯收钱了。
汶川大地震时,中国损失巨大,为了支援中国,巴基斯坦举国之力支援了两万余顶帐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巴基斯坦在我们疫情最困难的时刻,首批向中方提供医疗物资捐助。
投桃报李,中国在疫情形势缓解后、疫苗成功研制后,也倾力驰援巴基斯坦。2021年1月31日,巴基斯坦军机满载中国疫苗,从北京连夜返回伊斯兰堡,装有中国疫苗的箱子上印着一行大字“#IRONBROTHERS” (铁哥们)。这也是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的第一批疫苗援助。
巴基斯坦医护人员接种中国新冠疫苗
此间种种,无疑都是中巴友谊的见证。
这份友谊叫一些韩国人也眼热起来。
在B站up主“阿布巴铁”发布的视频中,巴基斯坦不少商铺都遇到一件怪事:韩国人假冒中国人到店里骗吃骗喝。
受到欺骗的商家老板表示,自己的小店一般都不让中国人买单,因为中巴之间有着深厚友谊,两国人民互敬互爱。但等客人走的时候,老板发现了猫腻,吃饭的人并非中国人,而是韩国人。
原来,他们吃完后抬腿就走,对老板说“你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但“我知道中国人不会这样吃完后直接亮身份走人”。
虽然被骗了,但老板还是很开心,他说连其他国家的人都知道“中巴友谊是最好的”。为此,他还是为那几位韩国人免了单。
对此,中国网友们给老铁们支招,分辨中国人,让他唱国歌!
还有攻略?
其实,利用中巴友谊在巴基斯坦蹭吃蹭喝的行为早已有之。
2017年,一名日本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巴基斯坦的旅游攻略。他说:“我第一次去巴基斯坦,去游玩,这次旅行我的一个天才想法让我在巴基斯坦享受了超国民待遇,我冒充了中国人。不得不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真的超好,吃饭都不用给钱”。
这个日本人带着五星红旗和一张亚洲脸,在巴基斯坦度过了最受人欢迎、最有成就的一段旅程。
后面有网友跟帖,既有批评他如此的冒充行为,也有兴致勃勃想要模仿他的网友。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这些在巴基斯坦冒充中国人的韩国人和日本人,实在令巴基斯坦人民防不胜防。有巴基斯坦民众表示,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但这么做(冒充中国人)的行为特别不好,这么做会破坏两国的关系。
巴基斯坦一名奶茶店老板表示,虽然无法分辨中国人和韩国人的长相,但他知道,当他见到中国人的时候,对方的脸上总是挂着一种很特别的笑容,就像他们是一家人一样。
他请中国人免费喝奶茶时,对方总是告诉他,“中巴关系很铁,但奶茶钱一定要给,因为这是你的工作”。
这就对了。中国人最讲究你来我往,舔着脸要求老板免单的,按韩国人处理即可。就像网友说的:友谊是友谊,生意是生意。
更何况,据网友表示,巴基斯坦人均工资才800元,街上零食普遍就一两块人民币的物价水平。为了占这点便宜自己的国家都不要了也.....
拒当背锅侠
早些年中国游客出境游,总是有素质堪忧的报道传回国内。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原来国外不少不文明旅游的行为,中国人只是背锅侠。
比如2018年1月,日本一景区被游客用粉色荧光喷漆涂鸦,用英文和中文喷写了“生日快乐”,不少人认为疑似是中国游客所为,因此怒斥中国人“素质太差”,“不要再来日本”,让中国游客无辜“躺枪”。消息传回国内,国内网友也是帮里不帮亲,表示素质太差,给国人丢脸。
没想到经过一番调查,真正的涂鸦者是一名29岁的缅甸男子,为了讨女友欢心这么做。真相大白,中国游客的声誉终可沉冤得雪。
其实,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经验越来越足,对国外社交礼仪等相对熟悉以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已经越来越少。反而不少同为亚洲人的兄弟国家,总是做错事后想甩锅给中国人。
比如前段时间,两个韩国年轻女子在泰国街头做了错事,被当场抓包,两人拿着饮料边走边喝,网友拿着手机在录像,问她:“你是不是中国人?”年轻女子立刻回过头来说:“是的,我是中国人。”
网友随即用中文试探两名年轻女子,结果压根听不懂,最终只能承认自己是韩国人......
其实,中日韩三国作为长久的邻居,人种一样,相貌差距也不算大。出门在外,被外国人认错也无可厚非。不过,一些邻居总在国外冒充中国人妄图占便宜甚至想甩锅:真的要为了蝇头小利,连自己的国家都不要了吗?
毕竟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一个道理: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东西保管好。
文 | 沈林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