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剧场14个月后,七幕人生带着百老汇音乐剧《近乎正常》中文版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从3月4日一直演到21日。
《近乎正常》拿过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11项提名,还拿过普利策戏剧奖。可是2012年,当七幕人生CEO杨嘉敏萌生出将它搬上中国舞台的想法时,却犹豫再三。
“在国内没有知名度,甚至很难定义它的受众,毕竟谁会在意一个中年女人的悲惨生活呢?”
剧中的主人公戴安娜,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严重的心理疾病牵动着这个四口之家。生活近乎正常,裂痕却在暗处蔓延。这样的题材,会不会太沉重?
直到2018年,杨嘉敏第一次觉得,可以尝试将它放进小剧场,因为过去6年,她发现中国人对于心理问题,不再是回避状态,越来越多人敢于去讨论、去直面。
这一年,七幕人生将《近乎正常》中文版首次带给中国观众,收获无数好评。时隔三年,《近乎正常》中文版归来,升级进入大剧场,不仅集结了众多优秀音乐剧演员,还有伍嘉成、徐均朔、段奥娟等新锐艺人跨界加盟。
近乎正常就够了
“我不需要一切正常——那太不可思议。只要它近乎正常,我就可以。”当剧中的女儿娜塔莉向母亲戴安娜唱出这句歌时,观众席中有不少人在悄悄抹泪。“很虐心,又很治愈,哭得停不下来。”一位观众说。
为了在舞台演好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戴安娜的扮演者朱芾采访了不少相关病例患者。“以前我并不能理解他们,但你真正近距离接触过,从他们眼光去看待世界后,会发现自己很狭隘。为什么他们躁狂和抑郁,因为他们对世界的敏感度比较强。”
2018年首演《近乎正常》时,曾有好几位观众守在剧场出口等朱芾,自述她们曾经和戴安娜一样煎熬。“好了以后再回头看,她们会发现是自己救赎了自己。可能也有朋友和家人帮忙,但真正走出谷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
高雨晨在剧中扮演儿子加布,他也是母亲戴安娜心中的“病灶”。“我不希望她吃药和治疗,不希望她因此忘了我。我就像妈妈内心的另一面,想治愈,但又不想治愈,很纠结、很拉扯的状态。”
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为《近乎正常》拍摄了同名纪录短片,通过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状态,关注他们如何为恢复“正常”生活而竭尽全力,倾听他们对生活不同维度的认知。陆庆屹说:“也许,这部音乐剧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患病家庭的故事,而是每一个普通家庭在遭遇打击后如何去应对的故事。”
过山车般的情感体验
《近乎正常》2021中文版制作复刻了百老汇版的现场乐队。除了摇滚标配吉他、贝斯,更加入弦乐,用小提琴、大提琴描绘细腻情感。既有炸裂的摇滚风格,也有丰富而细腻的编曲。
戳心的现实故事,过山车般的情感体验,在酣畅淋漓的摇滚乐里找到出口。上半场,儿子加布演绎动感十足的《我存在》时,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摇滚演唱会现场。当加布登上四层立体舞台中央,用漂亮的高音呐喊出最后一句“我存在”,现场乐队将气氛推向高潮。
“大多数人对音乐的定义是‘好听’,《近乎正常》里的音乐不是。”音乐总监赵继昀说,“它非常真实,非常写实。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你是看不见的,但它用一种听觉的方式让你感受。”
为了适应大剧场,今年的舞美从尺寸上和视觉上都具更大规模,更加饱满丰富。四层立体舞台上错综倒置的楼梯,构成了母亲戴安娜眼中的世界,也暗示着家中每个人的方向。舞美设计刘启薇说,这部剧的故事很痛,希望通过舞美消解观众的悲伤感,突出演唱会现场般的酷炫效果,加上热闹的返场,让大家带着被治愈的心情回家。
《近乎正常》打响头炮后,今年到明年,七幕人生还有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制作计划:上海观众熟悉的《Q大道》将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跨界合作亮相;《我,堂吉诃德》将迎来十周年的升级版;曾经在国内掀起观演风暴的《玛蒂尔达》也将制作中文版,如今正在遴选儿童和成人演员。
文/上观新闻记者 吴桐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