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宁夏“特殊高中”为教育扶贫打开新思路
北京青年报 2021-02-27 07:45

W020200601661626763038.jpg

在宁夏银川有两所“特殊”的高中,它们专门招收贫困山区的学生,不仅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给农村户口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它们首届招生时,少人问津,甚至还被当成“骗子学校”,但之后升学率和办学质量跃至全区前列。近18年来,两所高中已为宁夏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培养出了5万多名大学生。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公众印象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为此,近年来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0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00多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就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得到落实。

“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不办教育就越穷。”在贫穷落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是“奢侈品”,学生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贫困地区办教育,最难的不是学校设施等硬件问题,而是教育教学质量。诚如当地教育界人士所言,以前西海固地区的孩子就算考上了本地高中,能够升入大学的机会也很有限,因为教育质量和资源都跟不上。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因为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如果办学质量不行,贫困地区的孩子即便读了高中也没有什么出路,很可能就助长了“读书无用论”,令教育扶贫功亏一篑。而银川的这两所“特殊”高中——六盘山高中和育才中学却尝试了一种新模式,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按照一般的办学规律,从资金投入、生源地等多方面考虑,起初不少专家建议将学校建在学生比较集中的贫困地区,但最终决策者打破常规,决心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首府银川市为西海固学生专门建设高中,这一招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效,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新范本。

简而言之,如果直接给贫困地区的学校“输血”,但囿于区位、师资、观念等诸多因素,很难立马脱胎换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在银川为西海固学生专门建设高中,这一创造性的办学模式,迅速为山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让他们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

播撒希望,收获成果。一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上学并考上大学后,能对身边的乡亲们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人看到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开始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多从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偏远地区,希望能够帮助落后地区做些实事,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据统计,在这两所高中5万多名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选择回到宁夏,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教师“返乡”。这样一种爱的传递,令人深切感受到教育扶贫的巨大力量。

脱贫攻坚已经胜利收官,但教育扶贫的神圣使命并没有随之终结。教育扶贫是动态长效的扶贫,最大限度地遏制住了脱贫后再次返贫的可能。无论是为巩固脱贫成效还是谋求贫困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无疑为教育扶贫打开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文/胡欣红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教育公平: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个孩子
光明日报 2022-08-25
改写西海固学子命运的“特殊高中”:培养5万多名大学生
新华每日电讯 2021-02-26
探寻减贫“中国策”——写在西海固告别绝对贫困之际
新华社 2020-11-30
教育扶贫点亮贫困学子人生梦想
光明日报 2020-11-19
阳光人寿宁夏分公司与宁夏扶贫基金会联合启动“教育扶贫创新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30
湖北每年落实教育扶贫资助资金超40亿元
新华网 2020-10-20
在线教育扶贫进行时: 一根网线迭代的“扶贫先扶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0-17
延庆帮助受援地教育扶贫 为脱贫播下希望的种子
人民网-北京频道 2020-09-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