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修旧如旧?黑白老照片解读百年老店陶陶居外貌
信息时报 2021-02-08 08:03

时隔两年半,广州人的老朋友陶陶居酒家第十甫路总店终于在近日开门迎客,一时间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引起热议。记者7日从荔湾区了解到,重新营业的陶陶居根据老照片以及图书馆、档案局、文物局等馆藏资料,最大限度还原了1925年民国时期陶陶居外貌。

陶陶居重新开门迎客

1925年民国时期陶陶居外貌照片

一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工程队探寻陶陶居旧时外貌

始于光绪六年的陶陶居第十甫路店至今已有141年的历史,其建筑设计是探寻西关建筑的重要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这一栋建筑已经是当时清末极其少有的钢筋水泥建筑,是当时的代表之作。

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为了最大限度地将1925年民国时期陶陶居外貌还原出来,陶陶居修缮工作相关负责人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带领团队流转于图书馆、档案局、文物局等多个地方查阅资料,收集老照片考证。根据照片上仅有的信息,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陶陶居的修复团队尽力按照资料还原,以此重构建筑外观,重塑清末民初的酒楼之貌。通过资料比对可以发现,陶陶居外立面基本上与1925年民国时期的外立面一致,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修旧如旧”陶陶居设计和施工团队更是下了苦心。百年历史,历经了清代、近代到如今的现代,时代的审美在不断变化,但广州建筑的精髓积淀在这里。

近代陶陶居外貌局部

陶陶居总店是百年建筑,在施工中修复是第一难事,加固是第二难事。由于地十甫路段地下水丰富,老城区地下部分地基缺失以及历代不同程度的加建,使得拆除了加建部分的建筑变成了“危楼”。复原工作虽困难重重,但陶陶居团队关关攻克,许多旧时物件及岭南建筑元素都得到了保留与修复,比如霜华小苑、骑楼建筑中的天井、一直载种在店内的红杏树、岭南经典的木雕、金丝喜鹊栖木棉花络等。虽未亲眼见过百年的绮丽风光,但当亲身置于此地,旧时繁华仿佛跃居眼前。

百年经典:书法与非遗结合,传承广州建筑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站在这座骑楼面前,门前柱子撰写的对仗式文字是清末时期的商业广告语。“值虽多寡或殊,时缀芬芳独擅。名驰寰宇汀州蝦麺,誉遍香江简斋素麺。”不论价值,凭借美味名驰中外,这句广告语就已经道出陶陶居美食在当时的地位。

此次外立面的还原,面对已经斑驳不堪的黑白旧照,陶陶居的团队想要还原这句广告语,他们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岭南著名书法家李卓褀先生。在此前他已为广州博物馆、广州文化馆等富含历史文化底蕴建筑书写馆名和对联。李卓褀先生是地道的广州人,他曾任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

接到这样一个任务,能够作为陶陶居修缮团队的一员,李卓褀先生表示很荣幸。经过李先生仔细考量,最终决定外立面的广告语以晋爨宝子碑字体,这是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字体,可以展现出历史文化积淀和大气格局,其中永庆坊的牌匾也同样是以晋爨宝子碑字体呈现。李老师将其比喻为“站桩”,这幅字站立于此,可继续百年。

晋爨宝子碑字体

据李卓褀先生介绍说,此次外立面不仅在书法字体上有所突破,在整体的装饰制作上更是运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灰塑”工艺,又被成为加法艺术。这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衍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采用了生石灰、纸筋、矿物质颜料等耐酸、耐碱、耐高温材料。灰塑这样的工程,大概每隔4年左右就需要维修一次。

“传统的灰塑制作更多的被运用在古建筑群的墙面、屋顶等装饰,像这种直接运用在室外的广告语,在广州可谓是少之又少,十分的罕见。爨宝子碑与灰塑的结合,既大气雅致,又风格独特,为陶陶居这座百年骑楼增添了光辉与魅力。”李卓褀先生介绍到。而在修复过程中,施工队发现原有的字体底层是橄榄绿色字体,经过与文物专家共同考究,确定是原建筑的遗留,所以陶陶居此次修缮也将字体恢复为原来的橄榄绿。

文/记者 王智汛 通讯员 荔宣

图片/通讯员供图

来源/信息时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广州老字号陶陶居北京首店落户太古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