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图片故事|逆风而行的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新华社 2021-02-04 23:00

2月1日,机械放行师彭龙(左)和电子放行师李健对救助直升机进行航前检查。对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以下简称“南一飞”)的救生员们来说,遭遇生死险境是每个人共有的回忆。作为我国南部海区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空中救助力量,南一飞仅2020年就救助遇险人员94名。受季风影响较大的南海波诡云谲,当强台风呼啸而来、大批船只撤回港湾时,南一飞的救助直升机却向着风暴点挺进,他们也被很多渔民亲切地称为“南海神鹰”。

2月1日,在救助训练中,机长王春萍做出准备启动救助直升机一号发动机的手势。从狂风恶浪中“抢”人如在刀尖上跳舞。救助直升机执行一次救助任务一般配备5名机组人员:机长、副驾驶、绞车手、两名救生员。每一次救助都依赖机组人员高度默契的配合。

2月1日,在救助训练中,绞车手李军升(左)与救生员杨建辉观察救助直升机下方的情况。“绞车手是飞行员的眼睛,救生员是绞车手的另一只手。”南一飞的二级救生员杨建辉介绍说,每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机组人员造成生命危险。

2月1日,在救助训练中,绞车手李军升在操作绞车。一旦救助直升机接近伤者所在船只,飞行员就无法看到机下的情况,全靠绞车手指挥;而绞车手同时也必须对救生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因为遇险船只的情况各不相同,下落时救生员经常遇到各种障碍物,有时一个大浪打过来能有七八米高,霎时就被拍得鼻青脸肿。

2月1日,在救助训练中,救生员杨建辉(右)出机舱。每当与惊涛骇浪竭力“搏斗”时,杨建辉都会咬着牙告诉自己要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第一次救人就从一艘快沉没的船上救回来7个人,我觉得很自豪。”

2月1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三亚海域进行救助训练。

2月1日,在救助训练中,救生员杨建辉(右一)将“被救者”带回机舱。

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员在广东茂名附近海域救助遇险人员的资料照片(2020年7月10日摄)。

1月30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电子放行师韩冰(左)和绞车手王伟正在健身房练习拳击。南一飞能屡次化险为夷并非依靠运气,机组人员的安全离不开机务人员每一次起飞前的细致定检。“我们的飞行队员是雄鹰,到海面上去执行救助任务,我们是他们的守护者,我们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保证被救者的安全。”飞机放行师韩冰表示。

1月29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机械放行师彭龙在锻炼。穿上工作服的他们,每一个人都英姿飒爽,一股“不畏风暴遮望眼”的气魄;换上便装,他们就是身边的你我,爱好跑步、打拳,跟朋友插科打诨,跟女儿视频时笑得像个小孩……就是这些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浩瀚的南海乘风破浪,给一个个身处险境的生命带来希望。

1月29日,机长王春萍(左)和空勤教员李军升在拍摄飞机。2021年春节依然有一套救助值班人员在南一飞的三亚基地值班,远离家人驻扎在异乡。但是机长王春萍说:“一旦有救援需要,就意味着事故的发生,我们希望大家过一个平安的春节。”

1月30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空勤教员李军升在跟家人视频。傍晚,空勤教员李军升在阳台上跟家人视频,手机那头的小女儿问:“爸爸你是要去救人了吗?”李军升笑着说:“是啊,你要一起吗?” “我要!”话音未落,小女孩便抢着答道。

1月28日,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机械放行师彭龙给救助直升机做定检。

2月1日,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三亚基地,救助值班人员中的机组和机务人员一起合影。

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