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人与青山两不负:探访重庆“水中森林”岸上人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1-04 18:22

2020年1月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发布,拉开了长江十年禁渔的序幕,为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带来希望。一年过去了,禁渔让长江的环境变得更好了么?渔民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昨天(3日)我们总台央视记者法绮在重庆万州长江大周段探访网上很火的“水中森林”,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一下。

中山杉:夏抗旱冬耐淹 库区消落带治理良方

总台央视记者法绮:此刻我们的行船所至就是在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的长江大周段上,在这条沿线生长了一种特殊的两栖生态植物,它就在我手边,名字叫做“中山杉”。因为现在是三峡蓄水期,所以大部分的中山杉被淹没在水中,只能看见生长在高处的一部分,而像很多的树木若隐若现以及看不见踪影的杉树,在我们的船下还能一直延伸十余米。为了保障河流生态的最后这道屏障,当地从2002年开始试种包括中山杉在内的近十种树种,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专家们发现中山杉夏季能持续抵抗伏旱,冬季能承受长达5个多月的水中浸泡,存活率高达80%以上。

多管齐下 打造湿地水域生态系统

总台央视记者法绮:找到了优良树种,就要尽快扩大规模种植,当地采取了灵活的推行方式,比如现在这片中山杉林其实就是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林,当地法院引导鼓励环境违法人通过缴纳生态修护费或者义务护林的方式,4年多的时间里种出了这片2万多株的中山杉林。另外还有林业、移民等各个部门以及十余个镇街一起,在这条长江沿线共建出了1800多亩的中山杉林,形成大面积的湿地水域生态系统。

总台央视记者法绮:今年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大家看我手中这块牌子,上面写着“严禁在树上挂网捕鱼”,这块牌子现在已经是过去时了,用不上了,而在之前,像这样的警示牌经常在这条长江沿线可见,因为一些渔民会把捕鱼的网子挂在水边栽种的中山杉上,方便了捕鱼却破坏了树木。从去年(2020)开始,重庆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行全面禁捕,很多人从捕鱼人转变成了护渔人。

多彩“水中森林” 带动一方旅游

总台央视记者法绮:渔民们也发现,其实上岸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了。因为这里的景观起来了、游客也多起来了。现在是冬季,也是中山杉在一年之中最美的时节,原本翠绿的树叶渐变成黄色和红色,看着像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展现出了一幅壮丽的“水中森林”景观。

紧邻水岸边的是一条十里滨江观景长廊,穿插在中山杉和几万亩红桔林之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和运动爱好者,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多人皮划艇和冬泳项目,把本来冬日沉寂的小镇带出了热火朝天的景象。

文/记者 法绮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山峡库区重庆万州:生物标本后面的“护法”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3-09-23
三峡库区迎来汛期首轮涨水过程 重庆沿线移航标保安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06
Qnews|为抓鱼吃两人非法电鱼 被判赔偿万元水生生物资源损失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0
鄱阳湖干了,受影响的不只是人
中国青年报 2022-09-28
自然|《厚福:人与中华鲟》 长江“十年禁渔”快速响应之作
作家出版社 2022-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