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山西医疗队员为当地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培训
45年、59批、1266人(次),看病、手术、教学,捐物、捐钱、捐“技术”。
1975年,受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委托,山西省开始向喀麦隆派遣第一批医疗队。45年间,一批批“白衣外交官”去到非洲喀麦隆、多哥、吉布提,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代表中国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得到受援国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和认可。
近日,在对山西医疗队45年援非工作总结时,山西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武晋介绍,目前,该省仍有5支援外医疗队57名队员在上述三个国家执行任务。
2020年6月8日,山西医疗队为姆巴尔马尤市医院捐赠抗疫物资
45载援非彰显“山西力量”
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医疗设施短缺,针对这样的受援国现状,山西医疗队不仅承担所在医院的主要诊疗任务,还为当地培养了卫生人才,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在向其派遣医疗队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并援建医院。
2020年11月15日,在经过8个月法语训练、12个月漫长等待,25个小时的飞行,中国(山西)第20批援吉布提医疗队抵达吉布提,开始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
“这里的硬件设备只能达到最基本要求,麻醉药品种较少,气管插管工具落后,更重要的是理念落后,技术明显不足。”队员张弛说,因手术量大,常不能按时吃饭,总是在下午两三点手术完成时才感觉饥肠辘辘,“但是能教当地医生如何提高插管成功率,能救治这么多患者,满满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016年,援喀麦隆“光明行”项目为53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627例超声乳化技术手术
在多哥,经过一批又一批援非医疗队员的努力,用针灸和拔罐治疗腰腿疼痛的方式,越来越受民众认可。
中国(山西)第23批援多哥医疗队队长陈海云介绍,新一批中医针灸医师将闲置多年的紫外线灯修理完善后,在无菌条件下开展了首例“小针刀”治疗腰腿疼痛病例,效果甚好,同时还开展了针灸减肥、推拿、整脊等多个项目。
山西省卫健委国际交流处处长吴国强介绍,45年援非期间,山西派出专家赴多哥完成651人的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公共卫生师资培训任务,受到中国驻多哥大使馆表扬;在中国商务部援喀麦隆“光明行”项目中,由山西省眼科医院多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为537名白内障患者实施627例超声乳化技术手术,成功率100%,超额完成任务。
2020年8月25日,援非队员冀兵、闫志金正在为当地患者实施手术
疫情中的守望相助暖人心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因受援国条件艰苦、防护设备短缺,疫情防控工作不容乐观。
“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所有队员没有停诊,没有感染,积极开展医疗活动和疫情防控。”中国(山西)第20批援助喀麦隆医疗队总队长安步月说。
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时,山西援非医疗队向受援医院捐赠了防护服等抗疫物资。在妇儿医院被喀麦隆卫生部指定为儿童新冠筛查医院后,医疗队积极通过山西省卫健委和有关专家帮助,为其制定新冠预检分诊及应急处置流程图。
“妇儿医院院长说,雅温得妇儿医院是在喀麦隆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后第一家开始做防护的医院。”安步月介绍,医疗队还通过微信群、线上科普等方式,为在喀华人华侨提供诊疗服务,进行新冠疫情防护指导。
山西第一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员吕景山(左)
整建制派遣提升医技水平
2018年11月,由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独立组建的中国(山西)第十九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出发执行医疗任务。由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各自整建制选派援非医疗队的形式在山西尚属首次。
面对新时期援外医疗工作新要求,2018年山西省卫健委提出由24所政府举办的三级甲等医院整建制选派援外医疗队改革举措。这次改革明确了“以三甲综合医院为主,三甲专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辅整建制选派”的原则,工作模式改为全省24所三甲综合医院轮流整建制选派为主,27所协作单位为辅配合完成,任务期限由原来的2年改为1年。
武晋坦言,上述改革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援外医疗队,对持续提升山西援外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意义重大。
如今,整建制改革成果初显。“一是医疗技术实力极大提升;二是充分发挥了医疗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武晋如此评价。
未来,按照中国援外新要求,结合三个受援国国情,山西省卫健委将建立并完善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推动筹划已久的中医中心及早落地。
文/范丽芳 温永刚
编辑/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