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月3日)下午,《2020中国副省级以下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发布,报告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
报告称,航空运输受限于各家企业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信息系统等自身差异,导致航线网络受困于单家航空公司、单座机场、单条“点对点”航线,全国民航“一张网”的整体价值挖掘不足,副省级以下城市航线网络供给不充分问题突出。
问题:中国还有10亿人未坐过飞机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数据显示,我国航空网络覆盖率不足、我国机场容量饱和度较低、我国大众出行普及率不高、我国支线模式创新力薄弱等问题。
我国航空网络覆盖率不足。2019年冬航季,36座中心城市(31座省会城市及5座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青岛、大连、宁波)之间的航线数量占比22.5%,202座副省级以下城市之间的航线数量占比仅为12.8%。
我国机场容量饱和度较低。2019年,36座中心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1.5%,202座副省级以下城市机场仅贡献18.5%的旅客吞吐量。
我国大众出行普及率不高。据统计,中国还有10亿人未坐过飞机。就人均年乘机次数而言,2019年我国仅为0.47次,美国为2.6次、加拿大为2.4次、澳大利亚为3.0次。
我国支线模式创新力薄弱。一方面,点对点的航线开辟方式,客观上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旅客出行需求,造成“有航线,但覆盖少”;另一方面,本就有限的出行需求又呈现高离散状态,客源不成规模,导致“有航班,但频次低”。
现状:旅客通达体验度年均增长5%
参考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全国城市的界定标准,当前我国共有337座地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剔除中心城市之后的副省级以下地级行政区有301座,其中166座地级行政区拥有192座机场。除副省级以下地级行政区以外,还有7座省级行政区直管的县级行政区拥有7座机场,如海南省琼海。
根据报告,航空通达性指标体系包含旅客通达体验度和城市航空辐射度2个维度,共8个子指标:通达时间、网络覆盖度、有效通达机会、航班均衡度以及网络覆盖率、航空旅客吞吐量、腹地城市GDP规模、腹地城市人口规模。
据统计,旅客通达体验度年均增长5%。我国副省级以下城市旅客通达体验度整体稳步增长,2019年,副省级以下城市旅客通达体验度为42.6,较2014年的33.3提升27.8%,年均复合增速为5.0%。
从各区域近五年增幅来看,华北、新疆、西北、中南、华东、西南六大区域城市旅客通达体验度的年均复合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处于“高档”;东北区域年均复合增速仅有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航空运输水平发展迟缓,长期处于“低档”。
值得关注的是,烟台、珠海、三亚、温州、桂林五座城市,垄断了2017年至2019年副省级以下城市旅客通达体验度排名前五的位置,且短期内地位被撼动的可能性不大。
末位城市多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如阿里、富蕴等。2014年至2019年间,排在末位十名的城市中,西部地区占比高达83.3%;其次是东北地区,占比6.7%;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占比均为5.0%。
提升:副省级以下城市引导开通更多高质量航线
如何提升副省级以下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建议民航局出台有关制度标准、航信优化有关系统功能,全行业推广“通程航班”模式,副省级以下城市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差异化定位、适度错位经营,连通周边干线、支线、通航机场,实现“干-支-通”三网融合。
报告称,顺畅衔接为核心要素。连接副省级以下城市与周边枢纽或区域型次枢纽,要首先解决不同航线之间的中转难、方案少、体验差的问题。
据了解,华夏航空推出继直飞、经停之后的民航第三类航班形态——通程航班,具有“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航变无忧”的特点,与国内28家航司建立合作关系,在67座机场开通通程航班地面中转服务。
所谓“通程航班”,是指在这种模式下,搭乘国内航线的乘客可以享受在始发站一次性办理所有乘机手续、托运行李,在中转站无需再办理乘机手续,行李至目的站直接提取。
报告建议,副省级以下城市可加大供给侧改革,既要建“站”更要修“路”:一方面坚持航空均等化服务理念,加大民航发展基金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完善中西部地区、支线地区、边远地区民用运输机场、通航机场的规划布局。
另一方面,报告建议副省级以下城市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综合评价,改变对支线机场考核方式,引导开通更多高质量航线。报告还建议促进连通周边干线、支线、通航机场,完善支线领域精准分配机制,实施差异化航班时刻供给配置措施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