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7岁”北京市青年宫改得如何了?带您进去看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10-30 13:30

学生时代的第一场电影、第一个补习班、第一顿麦当劳……位于西直门南小街68号的北京市青年宫,承载着不少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两个月前,本端独家报道了27岁的北京市青年宫正改造的消息。如今,改造成果如何?记者再次探访得知,青年宫建筑本体改造已基本完成,即将迎来焕新倒计时。

建成于1993年、开放于1995年的北京市青年宫,是当年北京市唯一一家以服务青年为主,面向大众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曾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的彭真同志在竣工启用时为北京市青年宫亲笔题名。

2018年,历经岁月洗礼的北京市青年宫迎来自建成来的首次修缮改造,室内部分涉及的总建筑面积为2.1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室内拆除、结构加固、建筑装饰、机电设备改造及外立面装饰等内容。这也成为当时北京中心城区在施体量最大的公建改造项目。

“从整体效果看,改造后的北京市青年宫,既能‘强筋健骨’,也能‘心明眼亮’。”施工方建工三建公司青年宫项目项目经理李超介绍,从地下二层贯通到地上五层的竖向结构,经过改造被整体加固,确保其能满足八级抗震要求。

同时,针对上世纪公共建筑开窗过小、采光不够的现状,项目团队通过深化设计,在6000余平方米的外立面上改用落地玻璃窗,粗略估算可以让整个建筑的照明能耗下降约30%。

老城不能再拆了,在留住历史的同时,也要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同样,老建筑的改造更新,绝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利旧”的原则被贯穿于北京市青年宫修缮改造工程的始末。

“您瞧,圆形玻璃屋顶是北京市青年宫的建筑特色之一,从工程伊始,设计团队本着保护建筑风貌的初心,就确定得保留这个圆形玻璃屋顶。”李超指着屋顶的最高处说到,“保留”二字听着简单,但在改造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利旧与保护。

施工中,建设工人仅将破损的约三分之一的玻璃进行了更换,其余的玻璃全部做了成品保护,“工人在高空一边现场测量一边粘膜,14米高的不规则空间内难度可不小。”

而旧有的球形杆件网架也得到完整再利用,工人只对每一个杆件都做了保护处理,重新喷涂了防火涂料和面漆。

此外,修缮改造过程中,打开空间也被体现在许多细节中。比如,原先封闭的屋顶如今成了一个开放的露天空间,青年宫未来可以脚踩着防腐木在屋顶露台上活动;原先的散状“小教室”也通过优化变得更为集中,借此得以新增培训面积约4000平方米……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未来,北京市青年宫将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市民生活,迎接新青年的到来。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