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山东郓城返乡创业:托起致富路 留住乡愁情
新华网 2020-10-16 15:07

星光渐渐洒满夜空,吃过晚饭的村民们拿着蒲扇、搬着凳子,三三两两聚在小广场上,孩子们在大人中间来回穿梭嬉戏,村庄在夜幕下热闹了起来。贫困户王爱华匆忙吃过晚饭,顾不上在人群中停留,就骑上电动车向村头的扶贫车间赶去。

郓城县是山东省脱贫任务较重的20个县之一,王爱华所在的侯咽集镇祁集村是该县脱贫任务较重的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当地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振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对包括祁集村在内的全县690个行政村全面展开农村道路户户通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根据各村实际建设了高标准百姓大舞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修建了沿街花池、口袋广场。

贫困群众最关注的,是当地在村集体土地上修建了扶贫车间,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出号召:在家门口就业,用劳动脱贫。

王爱华响应了号召。她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流转了土地,并走出田地、走进车间,从农民变成工人。

两年前,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鲁祥法租下了这个扶贫车间,开办了制衣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郓城人,鲁祥法2003年大学毕业后,在外地一家大型服装厂工作,逐渐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但生活在老家的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和孩子、老人聚少离多,回家创业的想法在他心里,如乡愁一样疯狂生长。

2016年,郓城县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当地顺势开展了“返乡创业+扶贫”“第一书记喊你回家”等一系列活动,在北京、深圳、青岛等27个郓城籍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把在外务工人员信息纳入数据库,精准识别出了5000多名像鲁祥法一样有强烈返乡创业意愿的在外务工人员。

按照当地政策,县里负责招工并按照用工需求免费培训工人、减免税费、建设厂房、协助安装设备……一系列工作顺利对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鲁祥法的制衣厂就在祁集村成功投产运营。

今年上半年,这家制衣厂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和多家公司签订了合同,新上了绗缝机、自动裁剪机。鲁祥法对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我计划再建分厂,自己致富,也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最近,这家扎根在扶贫车间里的制衣厂新签了一个大订单,时间紧、任务重。王爱华主动要求晚上加班,她自己算了一笔账:正常时一个月平均能挣3300元左右,晚上加班虽然辛苦,但每天能多挣二三十元,还不耽误照顾家人。

出门不到10分钟,王爱华就来到了扶贫车间,快速换上工装、走上工位,开始了缝纫操作。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体弱,王爱华多年来空有打工挣钱的想法,却一直无法实现。这个位于村头的扶贫车间,圆了她的打工梦、脱贫梦。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头,她顺利实现了脱贫。

一头是政策机遇,一头是游子的乡愁,中间连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返乡创业成为高效的纽带。郓城县扶贫办主任时志荣告诉记者,在返乡创业等多种政策支持下,目前郓城县共建设扶贫车间545个,其中237个注册成为小微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127人,实现了企业、贫困户、村集体三方共赢。

文/记者 闫祥岭

编辑/董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