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纪念|叶永烈:第一次投稿记
文学报 2020-10-09 16:00

记得,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时,申请表上有一栏,即何年何月起开始发表作品,我写上了“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浙南日报》”。这是我平生创作的起点。转眼之间,四十个春秋飞逝,我已经发表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但我一直深深记得第一篇作品是怎样发表的。

我那时只有十一岁,在温州上小学五年级。不知怎么回事,心血来潮,写了一首短诗,五言,十四行,总共不过七十个字,扔进我家附近的《浙南日报》报社门口的投稿箱。

没几天,我收到了平生第一封信,信封上印着红色的《浙南日报》四个字。我珍视这封信,迄今仍完好地保存着。那信是用蓝黑墨水竖行写的:

叶永烈同学:

你的稿子收到了,已经读过,很好,我们要把它放在下一期报上(“人民生活”副刊)登出。登出以后,一定送一张当天的报纸给你,好不好?还有稿费。希望你以后多多写稿子寄给我们,我们十分欢迎。稿子写好后可以寄浙南日报副刊组,或者你自己送来都好。你在什么学校读书?几年级?有空多多通信。把你自己的感想告诉我们。

祝进步!

浙南日报副刊组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八日

叶永烈与《小灵通漫游未来》

收到信后,我赶紧写了回信,告诉他们我的大致情况。不多天,我的小诗果真在报上刊出,还特地标明“十一岁小学生叶永烈”。尽管只占“五香豆腐干”那么大小的一块地方,却使我陷入久久的激动之中。我居然还收到八千元稿费(旧人民币,今八角钱)。

此后,我又给《浙南日报》写稿,我又收到同样笔迹的回信。信末总是盖着副刊组蓝色方印。我不知道给我写信的编辑是谁。虽然报社不过一箭之遥,我小小年纪,却没有勇气去见“大叔叔”们。

三十年后,《温州日报》 (前身为《浙南日报》)社派记者来沪采访我时,我说起了难忘的往事。我把珍藏着的那位编辑“大叔叔”的信复印,托记者带回故乡。报社里很多人认不得信的笔迹,总编见了,一语破“疑案”:“是杨奔的字!”

杨奔,《浙南日报》的老编辑,只是由于政治命运坎坷,很早被调离报社,到中学教书,所以如今报社里很少有人认得他的笔迹。根据报社总编提供的通讯处,我给杨奔老师写去一封信,表示深深的感谢。不久,我收到他的回信,笔迹跟我珍存的信一模一样。他在信中说:

“编副刊时,原想在温州能发掘些写作人才,培养出一支文艺新军,可是事与愿违,来稿寥寥,使我感到十分寂寞。收到你的诗稿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同时又因为自己也在你这年龄时有两篇文章被上海某书局收入范文集子,结果不但没有收到原书和稿费,而且连一封信也没有。这很伤了我的心。所以在自己干这工作时,就发愿不使自己愧疚,不使作者生气。对来稿只要略有可取之处,都立即给作者写了回信,让他安心并得到鼓舞。……”

此后,他在受到的不公正冤屈得以平反,我们书信往返,常保持联系。出了新著我也寄赠他,请他仍像当年那样给予指点。

一九八七年春节,我和妻儿回梓探亲。我特地从温州城里渡过两条江,远行到龙港镇,和妻儿一起拜望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神交多年,我这才头一回见到杨奔老师。他已满头飞霜,垂垂老矣!

步入晚年,他笔耕不息,参加编写《汉语大辞典》 ,编印《南雁荡山》《苍南岛礁志》《苍南历史人物》等书。他的散文集《深红的野莓》,于一九八八年出版。他还出版了《外国小品精选》一集、二集。如今,他担任《苍南县志》副主编。

也真巧,攀谈起来,他竟是我妻子同村本家,当年与我的岳父颇熟。《苍南县志》中收入我岳父小传,便由他在撰写。可是,在我十一岁的时候,这一切“机缘”都无从说起……他是一位性格耿直的人。多年来他安贫若素,默默奉献。我庆幸,当我刚刚在文学殿堂门口伸出脑袋窥探时,便遇上了这样一位热心的向导,引我入门……

文/叶永烈《第一次投稿记》刊于1991.10.24文学报

来源:文学报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对谈|波伏瓦、霍金、卡拉扬 他们第一次来北京那些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对谈|波伏瓦、霍金、卡拉扬 他们第一次来北京那些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生活|和嫂子们的第一次拥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散文|姚正安:第一次到城里洗澡
汪迷部落 2024-02-23
写作|陈清:第一次走进流溪河森林公园
作家联盟 2024-01-22
第一次“开讲”,孙红雷把“大师讲堂”变成“聊天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书评| 看坂本龙一这本书,好像第一次发现天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1
随笔|人生第一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