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美对伊新制裁是“极限搞乱”
北京青年报 2020-09-27 07:30

0fcce46495a1172282b50f99b1e22193.jpg

9月21日,美国政府打着“恢复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旗号,宣布对与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武器项目有关的实体与个人实施新一轮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份有关美国单方面行动的声明中说:“这项行政命令对于执行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美国早已宣布退出2015年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本无权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启动相关涉伊制裁机制。但是,视国际规则为儿戏的特朗普政府却出于一己之私,假借联合国之名,宣布启动对伊朗展开新一轮制裁,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国际法之上。

美国的做法遭到包括其欧洲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特朗普政府本意是通过新一轮制裁达到对伊“极限施压”之目的,但实际效果却是使其自身在国际社会“极限孤立”。

四年一轮回。“伊朗牌”是四年前的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打出的一张外交标志牌——“退出伊核协议”。入主白宫之后,特朗普倒是“信守承诺”,很快就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退出伊核协议是特朗普政府“退群”的“开篇之作”之一,是其破坏国际现有框架格局一系列“骚操作”的“大手笔”之一,亦是特朗普政府外交单边主义的“标志性烙印”之一。今年又是美国选举年,特朗普又重新打起了“伊朗牌”,不管符合不符合国际规则,也不管国际社会的反对,反正“选票第一”才是其最大的政治。特朗普一再声称,如果他在11月赢得连任,他就会与伊朗达成新交易。但伊朗誓言,只要对伊制裁被严格执行,就不会与他谈判。

美国这种自说自话、强行“代表”联合国的做法已招致包括其欧洲盟友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凸显美国失道寡助之窘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联合国不会按美国的要求支持恢复对伊朗制裁,直到它获得安理会的许可。俄罗斯外交部批判美方的“非法”声明不会产生“合法的国际结果”。伊朗总统鲁哈尼指出,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行的“极限施压”政策变成了反噬美国的“极限孤立”。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伊核协议参与方分别致函安理会主席,就美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表明反对立场,欧盟也发表声明表示反对。法国、德国和英国就表示,美国重新实施联合国制裁的努力“没有法律效力”。

一直以来,美国的欧洲盟友与其在对伊政策上“不在一个频道”是常态。自从伊朗核问题2003年浮出水面以来,与美国动辄把航母开到海湾不同,欧盟坚持认为通过外交对话解决伊朗核问题是第一选择。不过,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国与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基本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默契,奥巴马政府最终不仅参加缔结了2015年伊核协议,而且视之为其重要的外交遗产之一。

凡是奥巴马支持的,特朗普就反对。偏执的特朗普政府悍然退出伊核协议,这令欧洲受伤颇深。一方面,卧榻之侧的中东攸关欧洲和平稳定;另一方面,伊核协议经多年艰难外交斡旋达成,美国退出意味着欧洲多年努力付之东流。其时,德国《明镜周刊》认为这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华盛顿推出的“最危险”的外交决策,是战后70多年来美国对欧洲利益的最大伤害。

而今,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不仅无视国际规则和联合国的尊严,更无视其欧洲盟友的重大利益,我行我素,唯美独尊,让人无语。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的对伊政策不过是其在中东大规模“打乱仗”的重要步骤之一罢了。特朗普政府之前,历届美国政府的大中东政策基本还是有章可循,起码会顾及基本的国际道义、阿拉伯世界的感受和欧洲盟友的立场。到了特朗普政府手里,肆无忌惮地偏袒以色列以取悦美国国内犹太势力是其首要考虑。近年来,美国不顾欧洲盟友反对,坚持把美驻以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其抛出的“世纪协议”亦是公开地站在以色列这边。这打破了美国数十年来在巴以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表面上的中立裁判员,也使得巴勒斯坦问题事实上的被边缘化。

最近,特朗普在白宫主持了以色列同阿联酋和巴林关系正常化协议的签署仪式。这是特朗普政府出于总统大选考虑而上演的“政治秀”,目的是要赢得美国国内亲以色列的基督教福音派选民的支持。但也应看到,两个阿拉伯国家宣布与以色列建交,也折射出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之变。起码,阿拉伯世界不再是反以的“铁板一块”。在美国的搅和下,中东地区矛盾更加复杂化,也会更加动荡不定。

所以,“极限施压”不是华盛顿的目的,其终极目的恐怕是“极限搞乱”。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