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打开《清明上河图》众多细节 “亲历”北宋城市生活现场
中国新闻网 2020-09-06 15:10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将长卷中的相关内容分解出二百多个细节,以指示线等方式进行讲解 主办方供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的传世之作,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奇观,不惟其九百年来命途多舛,在宫廷与民间几度易主,更因为这幅五米多长的长卷里,共绘有八百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以及桥梁、房屋、城楼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节这天的风貌:汴河两岸、城郊到城内的繁华与城市内外各阶层、各行业人民的生活场景,这样大规模的以古代城市为题材的风俗画,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国艺术绘画史上的一幅传世名作,更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的独特见证。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内页 主办方供图

薛凤旋教授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曾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书中详细参考《宋史》《东京梦华录》等正史、野史和笔记资料,从商业经济、城市管理、市民生活等角度,解读了《清明上河图》的丰富内容,对于中国城市研究,不仅具有宋代城市化高峰的个案意义,也由此深入分析了古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和模式,为中国现代的城市规划提供了普遍的经验。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书封 主办方供图

挖掘名画背后的社会内容

该书首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流传的状况,并对其版本真伪进行了一番考辨。《清明上河图》不但是一件罕见的艺术品,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作者在这部要言不烦的图文书中,紧扣画作内容,深入到画作的每个局部细节,详细解析这幅名画所展现的北宋都城汴京从城市管理到市民文化的方方面面。

《清明上河图》中所见的琳琅满目的各类店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表明宋代是一个活跃而自由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中以商业活动为核心功能的新型城市的出现是一个重大标志。因此该书从汴京城厢坊制的城市管理状况、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政策与经济原因等角度入手,充分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内容,将读者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所熟知勾栏瓦舍、城郭舟车、店铺酒旗等内容放在城市发展史和城市管理的角度进行考察。

城市变革的具体过程,可以从文献中考证得知,至迟1050年左右,即宋仁宗时代,东京的街鼓制度已被官方彻底废除。“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金吾之职废矣。”既然坊墙已经倒塌,坊市制瓦解,“禁鼓昏晓”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这样的情况,宋代出现了类似今日的夜生活的情形。该书第三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宋代新兴商贸城市的商贸活动及城市经济,涉及运输、旅游、餐饮、酿酒、医疗等城市商业与民用活动的细节。第四章则论述城市管理体制的利弊得失,涉及宋代以之取代唐代坊市制的厢坊制的特点,从固化的细节中,作者详细考察了防火、用水、绿化、街河治理、能源等问题,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则聚焦市民生活,对宋代城市中出现的各类市民群体,以及包括瓦舍在内的市民文化场所作了一番细致的讨论。最后,薛凤旋教授以跨越中西的视野,对比10-12世纪初欧洲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阶段与特点,将本书的主题放在全球史的语境中进行了考察。

考察城市历史的变革过程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出现在宋代,绝非偶然,这种包罗万象的风俗画卷是以宋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作为现实基础的。这一背景是读者了解这幅名画不可缺少的视角。

作为背景,书中对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的脉络作了简介,并说明北宋时的社会发展动力、城市管理及社会概况。“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在城市经济极为发达的宋代,清明时节,作为都城的东京城内外遍布喧闹的街巷、各式各样的酒馆、出外游玩的各类人群,这样的富有现代色彩的城市生活与市民群体,在宋代之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西历史学者都认为宋代的中国发生过一场“城市革命”,这是整个广为人知的唐宋变革的一部分。

唐代城市有鲜明的封建社会特征,作为居民区的“坊”与作为商业区的“市”相分离,“坊”是封闭的空间,“市”也是一个封闭空间,两者都有围墙,并有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城市实施夜禁,由官方委任的市令统一管理。在唐代城市中,统治者不但对城市的各部分功能作出严格的规划,还将居民的生活日程纳入政府管控之内。

相比而言,宋代城市的规划则自由得多。从地图上看,东京的街道不再是又平又直的,斜街斜巷随处可见,一格一格封闭划分的坊市被四通八达的开放性街道取代。这个特征不仅为城市考古和文献记载所证明,更从《清明上河图》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读者从熙熙攘攘的“清明上河”景象中看到,东京城内已经没有坊墙,临街的建筑物均向街敞开,成为开门迎客的商店、酒馆,商家挂出的招牌样式各异,街边还有不少做小生意的流动摊位。坊市制已经完全瓦解了,城市内的居民可以进行临街的自由经营。

从全新角度理解《清明上河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清明上河图》长卷中的相关内容分解出二百多个细节,以指示线等方式进行讲解,立体还原北宋新型城市在经济、人文、科学和管理机制上诸方面具体而微的状况,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画作的历史、文化、社会内涵,兼备学术性与欣赏性。通过150多张精选《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片,立体还原北宋城市场景与生活习俗。数百处细节提示解读,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传世名画创作的背景与内涵。中国文明史和城市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变化首先出现于北宋。读者得以从这幅名画当中,管窥北宋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和民众生活的丰富景象。

薛凤旋教授认为,《清明上河图》最珍贵和最伟大的地方在“真实”二字。它不是艺术家纯凭感觉而对现实进行抽象或意念化了的描绘,或借物象以抒发或寄托个人情怀的画作。画家张择端对每一艘船只、每一辆车、每一个人的衣着、每一间店铺的装饰、每一幢楼房的样貌的描绘都是真且实的。本书经过对古籍,特别是《宋史》和《东京梦华录》的研究,印证了《清明上河图》内的所有形象在北宋都确实存在。本书因而能帮助读者细细品味图中各个细节,有利于更清楚和直接地理解北宋时都城的繁华,体现其背后的科技与制度的发达状况。

在他看来,研究中国城市史,离不开对《清明上河图》的考察。中国城市的飞跃发展,大成于宋代,在废除了坊市之别、取消宵禁的情况下,城市由军事堡垒与官僚统治机构所在地(即“行政型城市”)的功能逐渐转为贸易繁华、旅客云集、居民密集的交通与商业枢纽。这样的“新型商贸城市”具有独特的规划模式与管理模式,不仅为中国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值得今日的城市规划工作从中吸收经验。广为人知的《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热门的艺术品,值得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做艺术上的分析,更值得从城市历史的角度做一番考察,以得出一些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普遍经验。

文/记者 应妮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国学|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清明上河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国学|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清明上河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2
90后大开脑洞二创《清明上河图》
扬子晚报 2024-07-04
历史|“危机四伏”还是“为万世绘太平”?关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主题的解读与思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豆瓣高分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走上舞台,大IP改编瞄准“新人”
上观新闻 2024-06-11
历史|仇本《清明上河图》尽览姑苏万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历史|仇本《清明上河图》尽览姑苏万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5
浙江夫妻11年绣28米“清明上河图”赠予家乡
中国新闻网 2024-03-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