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京津冀职称资格实现互认是一大红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05 16:21

目前,北京市人社局印发《北京市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本月起实施。据报道,该《办法》明确了评价人群的全覆盖,即凡是与本市国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社会组织等建立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港澳台地区及外籍人才,均可申报本市职称评审。《办法》强调申报人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将会同评审机构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记入职评“黑名单”。值得一提的是,《办法》还规定,实行京津冀职称资格互认,津冀两地的职称证书在本市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服务保障等领域与本市证书具有同等效力。(08月05日 北京青年报)

职称评审,作为检测和衡量人才专业技术的重要手段,虽然当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软肋,可依然不失为人才选用和聘任的公正尺度。事实上,全国各地职称评审管理正日渐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比如,此次北京的《办法》不只对职称评审全流程进行了科学规范,而且实现了评价人群的全覆盖。包括在本市工作一年以上的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都可申报本市职称评审,可谓为这些散兵游勇的技术评定大开了方便之门。

另外,北京还将搭建便利化服务平台,完善全市职称评审系统,规范操作流程,减少纸质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推进职称申报全程网上办理;开放职称信息网上查验服务,实行电子职称证书。如此便利和快捷,无疑减轻了参评人员的时间成本,方便人才的脱颖而出。

当然,时下的职称评审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各自为政,自设营垒。即便相邻省市之间职称亦不能得到互相认同。如此以来,显然限制了人才正常而合理的流动。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水往低处流,而人往高处走,当是人才流动的自然规律。

可职称的封闭性,省地之间互不认同,尽管有保护本地人才避免流失的一应作用,可要广揽人才,留住人才,毕竟需要更合乎人才成长和用武的内外部环境。若仅仅靠一纸证书留人才,只不过浅见陋识,亦是一厢情愿。

应该看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发展的大计。在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下中国,让人才充分流动起来,让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才能充分迸发,其重要性及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省市地域的界线。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自当有大局意识和科学发展理念,切莫把人才看成地方的私产加以禁锢,而应主动打破樊篱,乃至为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提供政策便利。

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合作区,当尽早实现职称资格互认。如北京的《办法》就规定,个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可持原职称证书直接申报。对于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可破格申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善待人才,善待外来人才,让人才各尽其能,既是为政者的胸襟所系,亦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方略。

文/刘效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京新增金融科技职称评审专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职称评审进入高峰,信息如何查?有何新变化?
新华社 2024-10-10
北青快评 | 以失信惩戒守住职称评审公平正义底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北京市新增大数据等3个职称评审专业 首次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区人社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北京新增网络空间安全职称评审专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北京新增8项专技人员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25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完成 北京市形成科学有效的职称制度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引导医生回归临床 北京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