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过度炒作恶性案件有违公序良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27 16:42

近日,杭州女子失踪案件侦破细节逐渐披露,其丈夫许某某交代杀人分尸事实,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短时间内“绞肉机”百度搜索热度上涨5倍。还有网友将案发地作为“网红打卡地”争相前往打卡直播,当地居民不堪其扰,或者拿“绞肉机”“化粪池”开玩笑。

杭州许某某杀妻案,由于案情的离奇和许某公开接受采访时镇定自若等表现,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对此,当地警方在破案后及时发布案情通报的做法,回应了社会关切,值得肯定。但遗憾的是,部分人借此蹭热度,刻意描述作案细节,甚至借机推销“绞肉机”。对此类毫无底线、毫无公德的行为,必须态度鲜明地说不。

可以说,这是一起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严重悖逆人伦的案件,足以引起恐慌情绪。而警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寻找证据,侦破案件,体现出其工作的严谨以及对法律、证据、程序的尊重。作为网友,围观警方办案过程,就案情讨论是满足其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方式。

但是,围观办案不代表可以肆无忌惮地蹭热度。特别是,被害人家属尚在痛苦之中,一些人却以戏谑等方式描述作案细节,或者到案发地打卡,或者拿“化粪池”“绞肉机”开玩笑。可以说,每一起戏谑和玩笑,都是往痛失被害人的亲属的伤口上撒盐。也是对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社会公德的侵犯和亵渎。

更应注意的是,对作案细节、犯罪工具、犯罪手段的刻意描述和渲染,既会扩大公众恐慌情绪,还可能导致具体的犯罪手段、反侦察手段被模仿。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如最近时有发生的恶性案件,很难说作案人不是受到了影响和“激发”。

一起凄惨的凶杀案,不该成为不受道德伦理约束的网络狂欢。网友们更也不该拿被害人的私生活津津乐道并大肆传播。对此,根据《网络安全法》,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

因而,对于那些过度出格的炒作,如借机大肆推广“绞肉机”的恶意营销,捕风捉影的宣扬作案细节等行为,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网络平台都不该视而不见,而应果断采取屏蔽、删除、下架等措施,不给恶意炒作者受益的机会。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案件的关注和传播必须尊重公序良俗和新闻伦理。尤其对于重大恶性案件,更应保持对被害人的尊重,对法律和秩序的敬畏,而非肆意炒作,充当伤害被害人的“帮凶”。

文/史洪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樊维秋死刑!珠海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一审宣判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27
人民法院报评选2022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劳荣枝案入选
人民法院报 2023-01-07
南京女大学生遇害案二审开庭 受害者父亲:主犯洪峤称有立功表现 案件未当庭宣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6
劳荣枝案今日二审开庭,回顾案件始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18
劳荣枝案今日二审开庭,一文回顾案件始末
央视新闻 2022-08-18
最高检:社会性死亡类案件对当事人是天大的事情
中国新闻网 2022-02-22
“这个案件,你们也许抓错了人”
杭州检察 2021-11-20
假银行、假ATM机!民警:工作16年第一次见这种奇葩警情……
央视新闻 2021-11-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