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6种蝙蝠高质量基因组公开,为理解超常适应力提供遗传线索
科技日报 2020-07-23 08:35

科技日报北京7月22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22日公开一项基因组学最新成果,欧洲科学家发表了六种蝙蝠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为科学家理解蝙蝠超常适应力的遗传学基础提供了关键线索,其结果对增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未来提高人类面对新冠肺炎等疾病的应对能力。

病毒学家和基因学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对蝙蝠很感兴趣,因为蝙蝠携带并传播致命病毒,但它们本身却不生病。2018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蝙蝠可能带有大量与干扰素和自然杀伤相关的“基因家族”,这与其它和它们类似的哺乳动物有很大的不同。从蝙蝠基因组上获取的知识,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机制,还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蝙蝠对致命病毒所具备的特殊免疫力,进而研发相关药物。

作为全球基因组合作计划“Bat1K”的一部分,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科学家艾玛·提灵、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研究所科学家索尼娅·威纳斯及其团队,此次公开了六种蝙蝠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马铁菊头蝠、埃及果蝠、苍白矛吻蝠、大鼠耳蝠、库氏伏翼蝠以及獒蝠。

研究团队的分析有助于确定蝙蝠的演化起源,研究结果表明,与听力相关的基因在蝙蝠祖先分支中被选择,说明喉部的回声定位能力是这一类群的一个祖先性状。他们还发现了免疫相关基因的选择和丢失,以及抗病毒基因——APOBEC3扩增的证据,反映出蝙蝠超常免疫力的可能分子机制。此外,不同病毒的基因组整合,也揭示了蝙蝠对病毒感染一贯的耐受力。

该研究为厘清蝙蝠适应力的基因组基础提供了丰富资源,这些遗传学基础包括它们的寿命、回声定位、感知觉,以及对病毒感染异乎寻常的免疫力,这对增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譬如,这些基因组可以为研究蝙蝠如何耐受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未来将帮助提高人类面对新冠肺炎这类疾病的应对能力。

圈点

作为一种常年发着高烧的生物,蝙蝠可以怀揣多种病毒而自己不染病,其中不乏臭名昭著的、能对人类产生极大毒性的种类。这也导致现在很多人对蝙蝠恨之入骨。实际上,尊重而不是灭绝它们,才是对待自然界任何一种生物的正确态度。蝙蝠不但对生态很重要,它们进化出的抗病毒防御策略,是可以被人类利用从而避免疾病的。而高质量基因组的公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人类和蝙蝠抗病毒机制的差异,从而“揪出”它们免疫的关键成分。(张梦然)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发布 人类基因“导航图”有了“中国版”
解放日报 2023-06-19
2023年,基因组学革命“狂飙”到了哪一步?
新华社 2023-04-25
基因测序下一站:描绘所有人种遗传多样性 “人类泛基因组项目”将极大促进疾病防治
科技日报 2022-04-22
新发现填补人类基因组图谱空白 有助更好理解遗传学与疾病的关联
科技日报 2021-11-16
俄罗斯专家:冠状病毒无法嵌入人类基因组
中国新闻网 2021-07-17
破译“生命天书”20年 中国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科技日报 2021-06-28
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20年:中国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新闻网 2021-06-27
迄今最全面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
科技日报 2021-06-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