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影院迎来重启:人们为何钟情老电影
中国青年报 2020-07-22 09:14

电影院停业近半年之后,终于在7月20日迎来重启。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上座率不得超过30%、必须全程佩戴口罩……一系列限制措施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观影热情,据猫眼数据显示,在各地影院还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复工当日全国院线就出票15万余张,票房突破350万元,而这其中有将近六成来自复映影片。

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恢复期,诸如《当幸福来敲门》《中国合伙人》《风声》等十几部经典影片扛起了复工的大旗,为重启影视产业燃起了火种。

老电影重映并非新鲜事,大家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海上钢琴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都曾重新走入电影院,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与其说人们偏爱老电影,不如说人们钟爱好电影,电影并非是时间可以赋予其价值的古董,反而是本雅明所说的一种“机械复制的艺术”,老电影的生命力不在于“老”,而在于电影本身的品质和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感动。

今年3月,华纳兄弟电影宣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将在中国内地大规模重映,消息一出,就令众多影迷期待不已。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几乎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费尽心思借来DVD、偷偷钻进电影院、课间讨论人物剧情、捻起铅笔假装念咒语……这部电影的重映,就好像重新给了我们一张通向霍格沃茨的车票。

有人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影院是不可取代的梦境。一张周末的电影票,代表着日常生活的一种“中断”。步入影院,借由幽暗的环境和大荧幕中的光影流动,人们得以从工作学习的压力中暂时解脱,开启一段全新的历程。而那些经典老电影,就好像一个个秉承过往的梦境,不断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以后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过去观众接触电影最普遍的方式不是触手可及的电子设备,也不是各种配备“高精尖”的电影院,而是一台胶片放映机、一块大白幕布,仅此而已。设备虽然简陋,“上座率”却居高不下。那些在今天看来有些乏味甚至略显浮夸的老电影是那个年代的“豆瓣高分”,虽然对画面和情节的印象已经逐渐模糊,但夜空下人们的那份专注和夏日里闷热的空气却永远停留在了记忆中。

互联网飞速发展,普通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观看世界各地的影片,一大批经典电影也开始奠定它们在影迷心中的地位。《肖申克的救赎》中身处绝境仍怀抱希望的安迪,《霸王别姬》中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海上钢琴师》中终其一生在海上度过的1900……这些老电影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别样人生,更让我们在光影中窥见生活,在人物中感受到自我。

近年来,3D、IMAX、杜比音效等一系列视听技术更是不断革新着人们的观影体验,但对于影迷来说,更为真切的感受却可能是烂片横行,处处踩雷。资本裹挟之下,很多时候电影不再是一门艺术,而是机械化的流水线工程。

幸运的是,还有无数电影人秉承初心,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静心打磨作品,更多好电影开始涌现出来,迈入了经典的行列。此次重映的《寻梦环游记》《夏洛特烦恼》《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曾人气口碑双丰收。它们虽然还不够“老”,但仍然可以在时间的重力下沉淀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经典电影的重映不止于挽救受到重创的影视行业,更是在点亮人们的生活。造梦工厂姗姗来迟,生活也终将迎接它应有的色彩和阳光。

文/何小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给青春补一张电影票”, 不止于怀旧
工人日报 2024-11-24
“给青春补一张电影票”,不止于怀旧
工人日报 2024-11-24
开启预售并发布终极预告 时隔五年《海上钢琴师》重返大银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8
今年已有24部电影重映,“哈利·波特”们能撑起当下市场吗
扬子晚报 2024-11-02
80多年历史的老电影院变身共享藏书楼 红楼电影院新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1-04
经典电影重映票房喜忧参半 “情怀”+“技术”才是流量密码
封面新闻 2021-11-04
40年,40万换回30台老放映机、600余个老电影拷贝
钱江晚报 2021-06-18
文学|坦言爱抄名言名句的作家,深知世界之重语言是内心良伴
文学报 2021-05-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