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防汛形势愈加严峻。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浙江金华持续推进“金华防汛大脑2.0”建设,集成监测预警预报、致灾风险评估、抢险救灾调度等多环节功能,串联市-县-乡-村-网格员五级,并联市级各部门,实现防汛防台全过程精密智控。
去年“暴力梅”、超强台风“利奇马”和今年超长梅雨期的七轮强降雨防御过程中,“金华防汛大脑2.0”发挥出关键的辅助决策作用,为实现人员因灾零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收集信息 “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
“建设防汛大脑前,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并不共享,汛情监测有点像‘盲人摸象’。”金华市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会说道。
去年初机构改革后,“金华防汛大脑2.0”随之启动,有效打破信息孤岛,累计集成防汛数据3亿多条,实现对该市降雨、江河水位、水库水情、泄洪流量、城镇易涝点、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及交通路网、重要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全领域全天候全流程精准监测。
“以前天气预报是针对大区域,不够精准。”李会介绍,“金华防汛大脑2.0”集成了浙江省气象台未来1-3小时的短临预报、中央气象台未来1-72小时预报,及国内外权威气象机构不同预见期的未来降雨预测数据,将降雨预报颗粒度细化至金华全市各流域、147个乡镇和29座大中型水库。也就是说,一个流域、一个乡镇(街道)甚至一座水库的未来72小时降雨情况都能预测,可为山洪防御、流域调度和水库防洪调度提供精准支撑。
智能研判分析 “精准化”评估致灾风险
收集信息后,更重要的是风险分析。按未来降雨、干流洪水、城区内涝、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台风风险六大场景,“金华防汛大脑2.0”会绘制灾害综合风险态势分布图供指挥部研判,并生成推送防御风险提示单,通知相关区域明确防御重点及措施。
以干流洪水为例。“2015到2018年,省、市防汛办花了很多精力制作洪水风险图,‘金华防汛大脑2.0’把这些成果和数据都很好地应用起来。”李会说,系统还建有实时洪水和不同频率洪水的三维淹没分析模型,可以直观真实地呈现洪水淹没场景,结合周边重要基础设施评估风险程度,研判淹没损失情况,并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体系。
小流域山洪一直是汛情防御的重难点。现有评估机制的依据是实测降雨,往往转移人员时山洪已经爆发了。“金华防汛大脑2.0”融合实测降雨和短临预报,将预警时间提前0.5-3小时,为实施人员转移争取黄金时间。去年来,金华共发生60多起小流域山洪,因及时预判预警、提前转移,人员零伤亡。
此外,“金华防汛大脑2.0”可以自行智能分析比对监测数据和未来趋势,一旦达到响应启动条件,立即向指挥部发出相应应急响应级别的启动提示。
今年梅雨七轮强降雨期间,该系统共精确评估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等中、高风险危险区域提醒20余次,涉及县区域150余个。
全程可视化指挥 抢险救援工作“扁平化”
“任何地方上报险情,系统都会提示。”近日,金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会议室内,操作人员模拟市区某地发生内涝,系统很快生成距险情点50公里内的所有避灾点、抢险队伍、物资仓库,避灾点可容纳人数、抢险队伍可调度人数、物资仓库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一览无余。通过大屏,指挥部直接下达指令,一线救灾人员用浙政钉和手机APP都可以和指挥部进行视频和语音互动。
以往这种突发情况,指挥部很难第一时间获取现场画面。灾情信息也是通过传真、电话等形式上报,直观性不强、时效性不高。抢险救援方案需等专家赶到现场察看情况后才拟定,容易延误最佳时机。
有了“金华防汛大脑2.0”,辅助抢险方案会自动生成,以便指挥中心科学快速下达指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李会回忆,2017年兰溪“6·25”流域性大洪水期间,兰溪沿江先后发生81处险情,但这些地理信息点在手机地图APP上往往并未事先标注,许多抢险人员非本地人,曾出现赶往现场却找不到险情点的情况。为此,“金华防汛大脑2.0”开发险情实时定位功能,根据巡查人员或现场人员上报的定位信息,抢险人员通过手机就能精准导航。
系统还能通过移动运营商手机信令,动态监控危险区域实时人口数量及情况,发送预警短信给区域内人员。据悉,下步,还考虑同时传送受灾区域避灾点信息,便于群众实时避灾。
文/记者 奚金燕 通讯员 章馨予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