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藏军区密集组织多兵种高原实兵演训。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不少我军新列装的新型装备亮相高原。
不过,前几天政知君就此撰文时,仅能根据披露的图文窥得新装备一二。而今,一揽子新装备迎来“官宣”介绍。
日前,才上线的西藏军区官方微博转发央视军事频道栏目视频。其中披露,我军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高原反应”。
我军长期靠美制“黑鹰”执行高原任务
高原地域由于复杂的地形、气象条件,直升机便捷、强大的运输能力、攻击能力对于后勤保障、抢险救灾、火力打击至关重要。
但对于军迷而言,我军长久以来缺乏可靠的能够应对高原条件的国产直升机,可谓挥之不去的“心病”。
资料显示,遂行高原任务的直升机,我军长期以来只能依靠进口。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莫属美国的明星装备“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是美军广为装备、普遍使用的一种武装直升机,用途广泛,改型众多,其高原性能十分优良。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间,我国曾从美方进口24架“黑鹰”。
媒体曾转载国防大学文章介绍,“黑鹰”直升机具有结构简捷、易于维修、安全可靠等突出特点。强劲的发动机、完善的除冰系统,可大大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备受解放军好评。很长时间内,它是我国唯一能在高原地区顺利执行任务的直升机。
根据公开报道,甚至到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灾中,很多直升机都执行不了的任务,最后只能由“黑鹰”直升机来执行。这从侧面也说明,直升机遂行高原任务的难度系数之高、我国对国产高原直升机需求之迫切。
直升机上高原为啥这么难?
在介绍好消息之前,我们先来普及一下,为什么轻松可以飞至几千米高空的直升机,到了高原地区却“不灵”了。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查阅资料总结发现,高原地区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让直升机的“高原反应”异常剧烈:
1.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以海拔4000米地区举例,其空气密度约为海平面的60%~70%,需要燃烧氧气来提供效能的直升机发动机功率下降40%左右。功率下降直接导致直升机在高原地区载荷骤降,无法遂行任务。另外,直升机靠旋翼下压空气获得反推力飞行,高原地区直升机旋翼产生的升力也大大减小。
2.高原地区多风沙。无孔不入的漫天风沙,钻入直升机内部将导致机械磨损、油路不畅,吸入进气道还会打坏高速旋转的涡轮叶片,降低发动机功率甚至造成机毁人亡,危害巨大。
3.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巨大。高原地区由于复杂的地形、气象条件,昼夜温差往往以数十摄氏度为计。而这会让直升机机体的橡胶部件断裂,漏油漏气;燃油难以汽化,无法起飞。此外,冻雨还会让机翼结冰,增加飞行重量、机体剧烈抖动。
直-20配备国产“心脏”可上高原
几天前,央视军事频道官宣重磅好消息。相关栏目针对近期西藏军区组织的密集演训进行介绍,西藏军区官方微博同时转发了该栏目视频。
△直-8G
视频中指出,早些年直升机上高原,难于上青天。而经过我国军工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原雄鹰”飞越“世界屋脊”。节目提到,以直-10、直-8G、直-20为代表的我国新一代国产直升机,已经具备了可靠的高原飞行能力:
直-8G运输直升机专为高原打造,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高原运输直升机。可执行兵力机动运输、武器装备和物资输送、伤病员紧急撤离、抢险救灾、空投机降等任务。它的启动海拔可以达到4500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6000米。作为目前最大的国产运输直升机,直-8G起飞重量达十余吨,可吊运“山猫”全地形车,或国产122毫米榴弹炮直上4000米高原。
除了直-8G外,中国版“黑鹰”直升机的细节同样得到披露。政知道注意到,去年的国庆阅兵,直-20首次公开亮相。彼时,央视评价其为中国版“黑鹰”。前述节目中评价称,高原性能超强悍的通用直升机直-20,更是宣告陆军“飞起来”的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振奋人心的是,我军在中国版“黑鹰”上,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心脏”问题。央视披露,直-20拥有2台国产先进涡轴发动机,5片桨叶在高原得心应手。旋翼防除冰系统,也让它轻松应对冻雨、结冰等昼夜复杂气象条件,具有全域、全时出动能力。
资料显示,直-20与“黑鹰”在细节上差别很大。首先就是直-20采用五桨叶设计,而“黑鹰”为四桨叶。这使得直-20在高原环境下的飞行性能进一步提升。此外,直-20采用的国产发动机功率更胜一筹。
前文提到的直-1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装直升机。虽然央视节目这次没有详述,但根据新华社报道,近日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转战千里,在昆仑山腹地组织高强度、多弹种、跨昼夜直升机持续火力打击训练。报道配图中可以看到,数架直-10翱翔在高原地区上空,无分昼夜展开火力打击训练。
资料 | 央视 新华社 中国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薛离
编辑/赵红信
校对/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