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原来你是这样的非遗
新华网 2020-06-13 17:00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智慧的象征。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

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智慧,非遗正以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更助力脱贫攻坚,共同迈进全面小康。

“中国草”到夏布

收来的夏布搭在院中晾晒,谭智祥透过阳光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麻线排列整齐,呈现自然的淡黄色。谭智祥再清楚不过,从一棵苎麻到一匹优质夏布,背后是大大小小的60多道工序。

苎麻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草”,以其为原料编织的夏布,因清凉舒适、轻薄透气,且常在夏季穿着而得名。浏阳夏布织工精巧、质地细腻,自清代起就远销日本等地,2016年列入第五批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谭智祥是家中制作夏布第五代传承人,也是浏阳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辉煌、黯淡、新生,谭智祥是浏阳夏布命运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浏阳夏布依托各大外贸公司大量出口海外,年销量在10万匹以上。然而好景不长,夏布制作工艺复杂、出品较慢、工钱较低,人们在农闲时更愿意去报酬高的花炮厂工作。

2014年,经营一家烟花企业的鲁松元有一次在高坪镇,看到在自家院内打麻、绩纱、织布的谭智祥和挂在架子上的夏布时,他想起了儿时家里曾用过的夏布蚊帐、门帘。

“夏布透气凉爽,我们家家户户都用过。”鲁松元说,夏布取材于自然,又是纯手工制作,可以衍生的产品有很多,现在却淡出人们的视野。“我们应该让夏布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

新生,从改变开始。浏阳市文化产业园牵头成立了夏布文创中心,鲁松元成立的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他拜谭智祥为师,学习夏布的制作流程,并设计了箱包、服装、墙布、门帘等夏布文创产品。

新生,让夏布走向世界。2018年,心之夏公司的文创产品在法国的巴黎博览会展出。来自浏阳的设计师易洪波,将夏布服装带上纽约国际时装周的舞台。浏阳夏布及各类文创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法国等海外市场。这根“中国草”,成为别具一格的“中国包”“中国衫”……

新生,让更多人因夏布过上好日子。谭智祥将高坪镇各村农户组织起来,由他提供苎麻原料,再送往农户家中分纱、织布,每人每天有80元收入,将近200人足不出户就能增收。

42166d224f4a20a4c81531e735415724720ed0a5.jpg

6月11日,在浏阳市文化产业园夏布文创中心,展示了许多夏布文创产品    陈思汗/摄

潮州木雕:“多重镂空”的惊艳出场

木槌敲击着刻刀,木屑纷纷掉落,一个“虾蟹穿行追逐的木篓”初现雏形……年过六旬的潮州木雕传承人何汉林正在雕刻一件半米高的作品《蟹篓》。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潮州木雕,主要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揭阳等古代属“潮州府”的地域。操着一口浓重潮汕口音普通话的何汉林说:“我在一整块樟木上逐层雕刻,除了大面积掏空得使用电钻外,其它的全部是手工雕刻。”他指着两百多件雕刀、锯、钻等工具说:“潮州木雕有沉雕、浮雕、通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所以需要不同的雕刀来对应不同的弧度和花样。”

“多重镂空”是潮州木雕独有的艺术特色。何汉林以“蟹篓”举例说,作品要雕出好几层来,每层连而不断、相互呼应,从外层向内层雕刻会越来越难,因为需要用雕刀小心翼翼地穿过已经成形的外层“竹篓”,在内层原木上雕刻出“篓内追逐的螃蟹和龙虾”,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

瘦瘦的何汉林看似少言寡语,一进入他那间仅有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就像变了一个人,充满热情,活力四射。

看到木雕从业者日渐稀少,何汉林有些心焦,他抽出更多时间在汕头市高级技工学校义务教授木雕技艺,在“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展示木雕魅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项目感兴趣,高级技工学校有几个学生缠着我‘收徒’呢!”何汉林笑着说。

4e4a20a4462309f788dc2a32d11dc3f5d7cad67d.jpg

6月3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木雕传承人何汉林在制作木雕作品“蟹篓”    卢烨/摄

湘绣+文创 小清新才可爱

湘绣+文创,会“+”出什么?在长沙市岳麓山下的中国湘绣创意馆里,有一群“90后”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文创研发,水晶镇纸、笔记本、新中式屏风……在他们的创意中,湘绣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多可能。

肖瑛是这个团队的元老。大学毕业后,她跟随导师孙舜尧进入湘绣行业,2018年她正式拜入湘绣大师刘爱云门下,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

55e736d12f2eb9381a67d6824f714a33e5dd6f56.jpg

改良后的湘绣文创产品,配色清新,装裱时尚    刘昱/摄

团队依托于湖南师范大学湘绣创新研发中心,希望通过创意设计将湘绣的传统技法与新工艺新材料相结合,让湘绣回归生活。

在创意馆里,“青花瓷”色系的梅兰竹菊湘绣团扇被装裱成一组挂画,还有湘绣版齐白石国画屏风等,每一件产品都颇具独特艺术魅力。

“传统湘绣绣娘喜爱对比度强烈的正红正绿配色,我们则选择了小清新的配色和装裱方式;传统绣娘喜爱绣满整张布料,而我们做文创只需要局部刺绣。”肖瑛介绍,在装裱和配色上创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湘绣元素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和人们喜爱的产品相结合。

肖瑛说,未来我们的产品要走向全国乃至海外,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湘绣。

文/新华社记者 刘芳洲 詹奕嘉 王婧菲 刘昱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锦绣长江”非遗展示开展 长江流域的非遗名品都来了
武汉晚报 2024-10-25
传承非遗 近九成受访青年认为重要的是坚持匠心守正创新
中国青年报 2024-10-17
赏中秋明月 探江西非遗 《非遗里的中国》江西篇今晚播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6
湖南东安木雕师传承非遗 助残障人士就业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4-05-25
“非遗”邂逅扶残助残 江西勾勒助残“良方”
中国新闻网 2024-05-19
《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今晚开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2
恭王府“组局”传承非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10
非遗传承人李兴秀:让“云朵”上的针线艺术走出大山
中国新闻网 2023-09-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