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疫后复工 | 武汉作家沈嘉柯:那些安慰和希望,我需要好好记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05 16:58

武汉全面复工后,作家沈嘉柯说自己也开始更加忙碌了。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他参加了《中国校园文学》等媒体举办的“全民阅读日”主题活动。他是国内知名的青春文学作家,也是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出版过五十多本著作。疫情期间,他的新书《你的孤独,比这个世界更动人》刚刚问世。

武汉疫情初步得到控制,生活逐步走向正常,沈嘉柯深有同感:“我感觉大部分人开始忙于恢复生活了。我刷微博,基本上一百条里只有四五条关于疫情的了。朋友圈里,武汉本地人也没多少谈论疫情了。人间四月天就要结束,夏天也快来了。”

当然,在此之前,武汉人的日常可不是这样的。疫情初始,每个武汉人几乎天天都捧着手机看各种疫情信息。对于沈嘉柯来说,那段时间他还多了一个角色:他刚刚荣升为父亲,家里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孩的疫苗不能打了。打电话给医院,医生说这个时期,就不要带孩子来医院了。

不能打疫苗,再加上带小孩的保姆也因为武汉封城不能返回,沈嘉柯只好亲自上阵带孩子。而且那段时间,小孩的奶粉也不能买了,几乎所有的奶粉店都关门了,最后打了十几个电话,在朋友介绍下,总算找到一家合适的奶粉店帮忙快递来了孩子的口粮。

那段时间,扑天盖地的疫情消息和忙于照顾初生的宝宝,让沈嘉柯的写作几乎停滞。

“不是不想写点什么,而是那段时间,觉得写什么好像都是多余的。而且,有时候确实心情有些烦乱,要照顾好家人,要应付一日三餐。疫情带来的许多不确定感让人焦虑,比起这些,写作显得又不那么重要了。”沈嘉柯说。像很多作家一样,他真正能静下心来写作,反倒是疫情快要结束之后了。

疫情期间,他更喜欢利用有四十多万粉丝的微博,将其变成一个快速发声的平台。从疫情暴发到武汉复工这段时间,他更新微博的频率极快:评论各种新闻热点,包括最近的当当网公章争夺事件,还有独立书店生存危机等,保持着一个文化人对公共事件的关注。

疫情对这个知名武汉本土作家的生活,看似影响并不多。比如就算没有疫情,他平时也是一个宅男,大多数时候需要宅在家里写作。他也不爱社交,觉得有些无谓的社交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也有影响非常大的一面。“往年有一部分收入来源是社会活动,尤其去得比较多的是北京和江南地区。我在武汉本地也有不少商业活动,但今年聚集型活动多半难以再办了。作为武汉人去外地,也难,尤其是去北京。”

他形容自己在疫情期间,脾气也因此变得有些暴躁。比如面对有些杠精,以前还有精力杠上几个来回,现在要么一言不合直接拉黑,要么就懒得理会。而且,他的情绪也经历过大悲大喜,加上自己所住的小区发现过好几例新冠肺炎患者,让他也曾经感到很是焦虑——毕竟,作家比一般人要更敏感。

有一次,他在网上直播,熟悉的读者看着他,惊呼,以前那个圆润瓷实的沈嘉柯好像一下子变清瘦了,这还是他们熟悉的沈嘉柯吗?确实,疫情过后,沈嘉柯和父亲都瘦了十几斤——可以想像在这段时间,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和辛劳。

疫情虽初步得到控制,但像许多经历这场疫情冲击的普通武汉人一样,沈嘉柯多少还有一些惊魂未了。他描述自己在武汉复工后,有一次中午接到京东快递员电话说有快递到小区门口了,他把口罩护目镜手套戴上,酒精携带好,牵着买菜的小拖车,全副武装去拿快递。结果到了小区门口,快递员告诉他是一个单子拆成两个包裹,要等另外一个到了再一起给他。于是他只好空手回来。

这时候他形容自己强烈体会到了李太白“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情绪。

还有一次,给父母买的两大箱牛奶到了,他从菜鸟驿站去取来拖到阳台,搞得满头大汗,戴的护目镜里全是雾气。拿完快递,再走一遍消毒程序:摘口罩护目镜,丢掉塑料手套,酒精擦手,洗澡,接着开紫外线灯照射买的东西。全都弄完,躺在床上实在不想动了。他形容一个字:累,感叹“从前谁能想得到,2020年拿个快递包裹都这么如临大敌”。

疫情结束后,沈嘉柯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吃一顿以前特别爱吃的美食,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另外,有机会去找好朋友尽情倾诉一下。大疫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也有强烈的心理创伤,需要通过一些方式疏解和疗愈自己。

他也希望多去表彰一下那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医护工作者等,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逆行而来拯救了这座城市。所以,即使疫情结束,武汉人也永远不要忘记他们。

就算在那段非常时期,武汉人之间也有许多温暖的细节。他记得有一次去拿快递,东西很重。在路上歇口气时,有一个大姐主动问他是否要帮忙?要知道,当时的疫情让许多人刻意地保持着安全距离。这个暖心的细节让沈嘉柯对复苏后的武汉充满了信心。这座城市里人和人之间的友爱互助一直存在,只待疫情彻底结束后,大家更相亲相爱地在一起。

他还有一个90后朋友,叫陈胜,是武汉市关东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疫情初期,陈胜就负责接送重症病人往返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随着疫情暴发,他每天往返于各大方舱医院和居民区,负责接回治愈患者。最近终于完成工作,歇下来了。他每天在朋友圈发布现场的感受,沈嘉柯为他担心时,他就对沈嘉柯说:“我之所以每天更新,不是爱发朋友圈,而是想通过这些真实的现场画面,给朋友圈的朋友一些希望。”

在沈嘉柯看来,正是这些人安慰了他,给了他希望。而作为一个作家,他需要好好记录这一切。毕竟,生活总要朝前看,从创伤中恢复过来,日子还得继续下去。

文/曾小亮

约稿编辑/肖榕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中国医生》曝终极预告 致敬英雄城市 演绎战“疫”史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7-02
刘醒龙纪实散文出版 20万字讲述武汉封城76天切身感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3-02
影像里的“抗疫”故事:记录点滴 大爱继续
中国新闻网 2020-09-29
《在一起》开播特别节目武汉录制 张嘉益深深鞠躬致敬原型张定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9-19
为什么“小市民”汪勇会成为武汉英雄?《生命摆渡人》给出答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04
Qnews|江苏睢宁一医生自驾去武汉抗疫 已结束隔离与家人团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07
疫后复工 | 阎志:武汉的困难是暂时的,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5-06
通州丨转运专班温暖出发 迎接在鄂人员回家
北青社区报通州版 2020-04-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