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晚8时许,罗浩刚刚结束了运送防护物资的工作,得以稍作休息。不久前,这一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在近日,罗浩成为全国首个“火线”提拔的干部而备受关注。据湖北省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网站消息,罗浩是咸宁崇阳县天城镇四级主任科员,半个月来,他运送需隔离观察人员80余人,1月30日,被“火线”提拔为天城镇党委委员。
6日晚,罗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最忙的大年初二至初五期间,每天都保持着7点多出门,凌晨2、3点睡觉的状态。罗浩说,提拔对他而言没有所谓的光环,反而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他不仅要做给群众看,也要做给自己的孩子看。
据咸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网站介绍,罗浩,男,44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崇阳县天城镇干部,1992年12月入伍,福建31集团军福清市某部服役,1996年12月退役,安置在原县质监局工作,后调食药监局工作,2019年3月调崇阳县天城镇工作。罗浩同志曾多次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据介绍,在疫情发生后,罗浩主动请缨,负责对需要隔离观察人员的运转工作。天城镇人口将近20万,人口密集度大,镇上征用1辆7座金杯车,专门转运隔离观察人员。罗浩因为担任司机,转运患者及相关人员,被天城镇党委书记廖旦称为是“诺亚方舟”。
半个月来,罗浩运送需隔离观察人员80余人。1月27日,崇阳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嘉奖令,对其通令嘉奖。1月30日,罗浩被“火线”提拔为天城镇党委委员。
2月6日晚,罗浩对北青报记者说,最近几日,因为确诊患者以及需要隔离观察的人数下降,所以除了有需要转运患者以外,他也要负责运送物资,以及相关情况上报等,每天下来都要工作到深夜。在此期间,因为工作忙以及密切接触患者,罗浩都住在单位里,只有一天回过家中吃了饭。
罗浩说,此前的部队生活曾对他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当兵以前不是特别听话的小孩,都是部队造就了我。”
而对于成为全国首例“火线”提拔的退役军人,罗浩称,有一种“一夜之间成为网红”的感觉,但罗浩说,对他而言,防疫工作和平时工作一样,镇里每一个人都在岗位上各尽其责。对于大家共同劳动成果的蛋糕,他不想独享。
对话:接送发热病人全程做检查 最忙时每天睡4小时
2月6日晚,罗浩对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他在疫情防疫中所做的工作,以及提拔对他的影响。
最忙时每天7点多出门凌晨2、3点睡觉
北青报:现在防疫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罗浩:一般是早上7点多钟出门,我的任务主要是接送需要隔离观察的人员,这几天我们镇里确诊病例比较少,比如2月6日没有确诊病例,我这一天都是在送物资,而且晚上有人出院,我去接患者出院。晚上回来之后,要先将当天情况上报,然后接受反馈,在晚上10点半之前要把当天的情况报到县指挥部,到晚上12点,县指挥部会发布第二天的相关工作安排。
北青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防疫工作?工作强度怎么样?
罗浩:差不多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到现在,最忙的时候是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初五这几天,每天都是早上7点多就起来了,7点40分左右出门,一直到凌晨2、3点睡觉,连续这几天都是,特别紧张。
北青报:那几天是和确诊病例比较集中有关?
罗浩:主要是那段时间因为疫情的消息逐渐引发关注,很多人其实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但是很紧张。身体出现问题之后,马上联系我们让送他们去医院。对于接送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家里面接出来送到医院,在医院要等他们的报告出来,拿到他们的反馈意见,将意见上报给县里的指挥部。每天都是2、3个,其实可能是很多人做了检查只有一人确诊。我都是陪他们体检完,报告拿出来一看,都是阴性,CT检查都是很好,没什么问题,就送他们回家。有一次是1点钟我刚回来,有人打电话过来说他发烧了,让我们去接他,送到医院做了检查。
北青报:他们是直接打电话到镇里面,然后你再去接?
罗浩:他们给我们县里面指挥部,有问题迅速拨打,我们都是有四五个专线轮流接。
北青报:接送需要隔离观察人员,有被感染的风险,之前有没有担心?
罗浩:开始有点担心,后来慢慢觉得也还好,平时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多锻炼身体。比如晚上事情弄完了之后,书记会组织我们到篮球场去跳一下,增强自己的抵抗力。我觉得就是普通工作,我们镇上的干部都是这样,平时工作也都这么干,书记说这个事情谁去做一下,就说‘好好好’,就去了。只是说这次是因为疫情,突然会关系到生命安全,让外面的人觉得有些危险,其实对我们镇上来说,这种工作就像普通日常工作一样。
吃住在单位 近期只回过一次家
北青报:之前有消息说,因为物资紧张,穿防护服不敢多喝水减少上厕所?
罗浩:之前是物资比较紧张,一天只有一件防护服,一个口罩从早上戴到晚上,上厕所就要完全脱下来,损耗防护服,所以就忍着了。这几天会好一些,有爱心人士捐赠了物资,稍微富裕一点点,一天差不多有两套。
北青报:现在物资是其他人捐的?
罗浩:有地方企业捐赠的,还有外面的爱心人士,以及老家在县里面、但在外面做企业做得比较大的人捐的。我们一般发放物资要看针对的是什么人群,如果捐给的是一线防护人员,我们就会送给医护人员,如果是捐给老百姓,就会尽量安排给老百姓。
北青报:镇里也会给老百姓发口罩?
罗浩:会发,每户人家都要发1-2个,要满足他们出门采购需求,毕竟现在口罩还是比较紧张。我们镇上相关领导都会分配,每个人管理哪个区域,在哪个点,发放的物资都是有台账的,都要记录。而且我们书记经历过“非典”时期,积累了一定经验,工作安排都很合理。
北青报:这一段时间都是在单位里面住?
罗浩:都是在单位里面住,中间只回过一次家,有一次是回家吃饭,到了门口,老婆做了面条和饺子,就拿回来吃的。
“火线”提拔有压力,责任更大要有更多担当
北青报:你怎么看这次“火线”提拔?
罗浩:有点不好意思。我们镇里和县里都做得很好,就像本来一块蛋糕是大家共同完成的,结果像被我一个人独享似的。没有想过会受到这么多关注,好像一夜成为了网红,我们同事还说我的相关短视频点击量过几百万了。
北青报:同事其实也都和你一样,一直在一线工作?
罗浩:我们值班室有两张床和一个上下铺,每天都有2、3个人没回去,我们书记和镇长都是日日夜夜坚守在这里,都是不回家,还有年轻的干部都是这样。我这种荣誉只是冰山一角,大家都是这样奋斗在前线。可能是我开车接送患者明显一点,看起来很危险,不顾危险去接送,但其他人在社区里面走访,也都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是疑似病例,工作都是这样做。
北青报:“火线”提拔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罗浩:有压力,也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没有所谓的光环,就是领导干部该有更多的责任,要负起来这个担当和责任。我们现在党员干部就是要担负更多责任,而不是可以投机取巧、偷懒、能躲就躲这种。现在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看着你,能躲在什么地方去玩,该你做的事情不做吗?遇到事情该站出来能不站吗?不同的人可能有担当多少的区别,但不能不担当。
北青报:下一步工作有怎样的安排?
罗浩:接下来的工作还是会以转运病人和物资为主,其他工作还是看安排。现在全县人民最关注的还是疫情防疫,就希望早点恢复县城的正常生活,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新面貌,就要看我们的工作和努力了。
北青报:对于提拔之后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期待?
罗浩:就是担当更多了,责任更大了,要更加努力了,毕竟是肩负了和家庭双重的责任。工作不仅是做给群众看,也是做给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小孩,要做自己小孩的榜样,孩子们都在看着你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琳琳
编辑/董伟
校对/房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