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月15日发出通知,决定自今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同时在全国36所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同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参加试点的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将组织专家,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该校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和规模。
选拔模式上,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培养模式方面,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强基计划起步阶段的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