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在微博透露:著名科普节目《走近科学》,将在当日下午播出最后一期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从此不再有《走近科学》”。
张劲硕微博认证信息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科学松鼠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在评论中,他介绍,自己是最早参与录制《走近科学》的人之一,《走近科学》的大结局并不让人惋惜,因为“大家终于从‘走近科学’走向了‘走进科学’,节目的终止似乎是一种科学素养进步的标志”。
同时,他还让大家不要担心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张腾岳,“张老师现在没有失业,是有了新的美食节目……”。不过,这档节目命数可能还有转机,澎湃新闻从多名央视科教频道内部人士获悉的消息称,今后频道或将会择机重播该栏目。
根据央视网的公开信息,1998年6月1日《走近科学》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开播,这是央视首个大型科普栏目。2001年科教频道成立时,节目被作为主打栏目调整到该频道,并成为央视十套最著名的节目,长年把持着频道收视第一的成绩。但在此次停播前,《走近科学》已经从科教频道的黄金时段移到了周一至周四14:43播出。
在民间,《走近科学》也是一段传奇。这档节目曾经有一段时间偏重为生活中的神秘现象寻找科学答案。比如,《“飞棍”疑云》节目中,摄像机捕捉到的神秘物体,呈长条形,几乎无处不在,却无人找到飞棍的活体或尸体,甚至有人怀疑,这是种智能物体。最终,节目组发现是飞虫飞过镜头导致。
又比如“ 僵尸附体”。2007年的一期节目中,一个8岁孩子号称僵尸附体,夜里大喊“我是左宗棠,我被XXX杀了”,闹着要吃人肉喝人血,吓坏了爹妈以及一众村民。然而最终的谜底却让人大跌眼镜:一切都是孩子缺乏父母关爱,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装成了这样。
除此之外,这档节目还揭穿过公羊产奶、水怪之谜、断指十七截、裂开的脸、吃煤奇人、巨脸女孩、干尸复活、78岁老太太怀孕等等匪夷所思事件。 也因此节目风格被网友精准概括为“开头悬疑片,中间恐怖片,结尾喜剧片”,有媒体甚至直接质疑其到底是“走近科学还是走近伪科学”。
对此,时任制片人的张国飞还曾专门做出过解释。他把中国观众划分为“枣核型”,文盲和高等教育是两个尖,大肚子的部分是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纸媒可以有固定读者群,电视是开路播出,指向性非常强的节目注定死路一条。”不过有趣的是,经调查,“走近科学”激增的观众人群正是枣核的两个尖,不识字的看热闹,识太多字的挑毛病,各取所需。
事实上,以上仅仅《走近科学》的一段插曲,在播出的20多年中,这档节目确实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还曾多次受到领导和观众的表扬,也是不少网友的科普启蒙。
但愿这档节目还有未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编辑/弓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