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开辟主旋律电影创新之路 《决胜时刻》专家研讨会举行
网易娱乐  2019-09-21 15:50

9月19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合摄制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王一川、尹鸿、饶曙光、束焕等十数位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影评人及创作人员与影片主创团队齐聚一堂,就电影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品质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影片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主创代表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导演宁海强、编剧何冀平、主演刘劲等出席。

8c195b13-1942-4b91-be76-e29c7dfb74a2.jpg

与会专家给予电影《决胜时刻》高度好评,该片通过艺术手法聚焦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作为,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追溯了新中国成立的初心,缅怀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阐明了香山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上增加了北京香山这浓墨重彩的一笔,题材内容有新开掘,艺术手法多有创新,树立了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新典范,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之作。

厚礼敬献新中国70华诞 突破主旋律电影创作程式

研讨会上,电影《决胜时刻》在主旋律影视创作上的创新表达获得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他们认为电影《决胜时刻》“出人意料”、“超乎预期”,走出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主旋律电影创作之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盛赞电影“立意高远而又平易近人,情感浓郁而又理性深刻”,是一部高质量的主旋律大片,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决胜时刻》打破了把历史戏剧化的传统,通过光影艺术,有质感地还原了时代,使历史中的人重新鲜活起来,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了新典范。

90642d41-f7a4-42cc-b756-9b7a13edf3d5.jpg

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通过回顾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历程,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到了必须开掘新题材、创新表达方式的阶段,而电影《决胜时刻》恰恰在这两方面做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认为,影片成功突破了主旋律的狭隘定义和政治图解惯性,“电影通过平行的视角,使领袖人物充满生活气息,让观众通过光影‘近距离’触摸到领袖”。

科学历史观解读人民性 最新研究成果支撑影片创作

“人民性”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到充分阐释,《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决胜时刻》以科学历史观为前提,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非常深刻。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影片对人民性的解读不是口号化的,而是很自然地流露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样的科学历史观,是生动的、真实的、令人信服的。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著名编剧汪海林从观影中领悟到,决战之前,国共两党之间胜负已定,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分裂、内斗的“南京模式”和团结、协作的“香山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对决,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则是先进文化模式的胜利。

4c469767-3349-4e52-9337-dd142fc9c1a0.jpg

专家们也很敏锐地发现,影片不同于以前同类题材影片,它披露了很多新的信息,打造了很多新的感染点。这建立在北京市对香山历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纳入了很多国史、党史和香山历史新的研究成果,用细节讲述中国故事。

鲜活演绎“人的历史” 人性光辉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如何让观众在主旋律电影里产生情感共鸣,很多电影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专家们认为,《决胜时刻》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更。

尹鸿表示:“历史是人物的历史,而电影这门艺术推动历史人物在银幕上变得鲜活。《决胜时刻》不但塑造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形象,还设置了陈有富、孟予等虚构的小人物,同时也准确把握蒋介石等反派角色的性格特征,并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人物的差异性,让角色共同构成的那段历史更具吸引力。”

4080a9be-bf8c-406f-b3bf-6d42aac1a0f7.jpg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影片“把领袖对人民、对战友的情怀传递得非常充分,人物刻画有弧光,可以让观众形成强烈的代入感,跟随人物的命运去思考”。他还补充道:“小人物是全片不得不提的亮点,能让影片和年轻观众实现有效对话,产生共同的空间和美学,让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能从中体会到人性的光芒。”

来源/网易娱乐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