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一片林海绿山梁——绿色吕梁山圆梦几代人
新华网 2019-09-09 18:09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吕梁山区农民世世代代的生活写照。如今,贫瘠的山坡地陆续退耕还林,八百里吕梁山从南到北一片林海,一代代人的绿色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山西省永和县乾坤湾,黄河水奔流到此冲刷成巨大的“S”形,两岸绿树如茵,游客尽情地观赏美景。但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秃岭。

“那时候,山上连棵树也没有,人都吃不饱,谁有心情看风景。”永和县林业和草原局退休干部白新民回忆说。

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永和县从2002年开始大力绿化荒山。这一年,永和县财政收入只有500万元,还不如东部沿海富裕村一年的集体收入高。如今,永和县生态防护林从2002年不足10万亩增加到了40多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2018年财政收入完成2.36亿元。

山上栽树,山下种粮,靠山吃山,这是吕梁山区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可一代又一代人却把遗憾永远地埋在了光秃干旱的山梁上。

山西省临县李家焉村对面山梁上,有三块坟地。坟头大小不一,大的是成人的,小的是小孩的,村民高爱平的爷爷和父亲都埋在第三块坟地里。

这位56岁的农民说,他和自己的爷爷、父亲都种了一辈子地,命运却不同。“他们都死得早,我爷爷看不起病上山挖草药,掉下山崖摔死了,我父亲是病死的,也没活过50岁,我不一样。”他说。

去年,当地政府组织新一批易地扶贫搬迁,高爱平带着自己的老伴和老母亲搬迁到20多公里外的五合居移民社区,新家独门独院,水电暖齐全,只花了9000元钱。他原来种的30多亩地也全部退耕还林,一年能领9000多元补助款。

今年清明节,高爱平照例去给爷爷和父亲上了坟。他拔掉坟头的荒草,摆好酒菜,跪在相邻的两座坟头前叙说了这些变化:“咱家搬了,旧村拆了,种上了树,小伟(高爱平的儿子)在县城开了家饭馆,买了小汽车,咱老高家的穷根算是彻底拔了。”

退耕还林,生态脱贫,这是精准扶贫的创举,不仅造绿了吕梁山,更改变了千百年来穷苦人的命运。

山西省兴县孟家坪村贫困户孙平儿今年翻新了自己的最后一口土窑洞,花了10000多元钱。7年前,他为了儿子娶媳妇翻新第一口土窑时花的14000元钱是借的,好几年才还完。这一次他自掏腰包,一点也不吃力。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靠种树脱了贫。

3年前,孙平儿参加了一家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和老伴一起上山种树。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棵小树挣一元多,种一棵大树挣五六元,一年种下千棵树,就能脱贫一个家。

“现在靠种树,我们一年能挣5万多元钱。”他说,政府想办法,我们只要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山西省58个贫困县2563个合作社完成造林285.5万亩,5.2万贫困社员人均劳务收入7000元以上,全省林业精准扶贫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一片林海绿山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吕梁山书写的是一部绿色圆梦的奋斗史。如今,吕梁山沿线几乎每个县都建起了森林公园,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一个小雨过后的清晨,吕梁市离石区66岁的退休女教师王爱娥和她的丈夫把车停在半山腰的停车场,然后悠闲地漫步在平坦的小道上。这里是一个即将完工的大型森林公园,当地政府投入了几亿元给市民们打造休闲场所,到处都是新栽下的小树苗。

这里也是煤的“海洋”。以前,周边公路上每天连绵不断的拉煤车曾是一道黑色风景线,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粉尘和呛人的气味。政府下决心改善生态和淘汰过剩产能后,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王爱娥说:“终于可以在山顶上深呼吸了,再过十几年,我们将拥有一座绿色银行。”

数据显示,1949年山西省森林覆盖率只有2.4%,到2015年已经增加至20.5%,全省森林公园数量增加到134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比20世纪80年代初减少了1亿吨。

文/记者 武敌 吕梦琦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注意防范!山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08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全线通车
央视新闻 2023-11-10
山西黄河生态治理:大河奔流 龙行入海
中国新闻网 2023-10-19
山西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9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31
山西昨日新增本土26+81,涉及大同、太原等地
央视新闻 2022-10-28
山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6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2例
中国新闻网 2022-10-26
山西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例 无症状感染者23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19
山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1例
中国新闻网 2022-10-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