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深圳蓝天救援队两名队员许挺秀(女)和尹起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殡仪馆举行。8月24日晚,他们在救助24名驴友过程中突遇溪水暴涨,为保证其他人员安全撤离,两人决定留在队伍最后,但不幸遭遇意外。8月27日,深圳蓝天救援队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许挺秀和尹起贺不幸牺牲。目前,蓝天救援队已提出申请,希望追认两位牺牲队员为烈士。此外,各方捐助的善款也将陆续汇总,最终交到遇难救援队员的家属手中。
为救驴友牺牲的两名救援队员举行告别仪式
8月24日晚,深圳蓝天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24名驴友在广东惠州市惠东县白马山野外溯溪期间遇险,当天18时左右,有一名女性驴友坠崖受伤,伤势严重并且困在溪谷中无法移动,深圳蓝天救援队队员许挺秀和尹起贺等多名队员当即赶去救援。
在这个过程中突遇大雨导致的溪水暴涨无法直接下山,许挺秀和尹起贺决定留在队伍的最后为最后一批16名受困驴友的撤离做掩护。25日17时,所有被困驴友安全出山,遗憾的是,许挺秀和尹起贺却再也没从大山深处走出来。8月27日,深圳蓝天救援队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许挺秀和尹起贺不幸牺牲。
9月3日上午,许挺秀和尹起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殡仪馆举行。包括他们的家属和来自全国各地救援队的志愿者共计800余人赶来为英雄送行。
许挺秀的好友张慧怡说,许挺秀生前积极乐观向上,“是上天派遣下来的阳光女神。大家应该以她为荣,为身边人带来美好的时光”。
尹起贺堂哥尹起斌在追悼会上哽咽道,“弟弟,你的追求和理想如此崇高,我敬佩你。听说你牺牲的消息,我感到万分悲痛,但又万分骄傲。家里人现在都很理解你,假如你还活着,我们家人也会支持你。你听得到吗?”
深圳蓝天救援队副队长王长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许挺秀和尹起贺的遗体已于9月3日上午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后火化,他们将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家。
蓝天救援是他的命,最多的家当是装备
山东汉子尹起贺今年35岁,在深圳当一名IT行业的工程师,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在家人印象里,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
2013年尹起贺成为一名深圳蓝天救援队正式队员,7年间他参加的救援行动、活动保障、救援交流演练等活动数不胜数,累计服务时间近万小时。他是山野搜索、水域搜索、绳索等技术的佼佼者,曾先后担任深圳蓝天救援队的地图组组长、督察部部长。他为人低调、默默奉献的性格深得队友喜爱,大家都尊称他为“贝老师”。
尹起贺出事后,蓝天救援队在帮助“贝老师”整理遗物时发现,蓝天救援是他的命!队友回忆, 在他的住处,电器只有一个烧水壶是好的,所有的灯都坏了,家里除了装备就是装备。“让自己过得那么糟,却把事做得那么好。” 尹起贺的日记本里至今留着这样的字迹: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命比天大。
尹起贺的姐姐说,这两天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弟弟,小贺并不是在吊儿郎当地过日子,可是为什么不能早点认识呢? 我们都不懂他傻,不懂他的执着。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如果可以重来,那该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深圳龙岗人许挺秀今年44岁,2017年成为深圳蓝天救援队志愿者,2018年成为救援队正式队员。她积极参与救援行动、各类演练、活动保障、医疗普培等活动,从2017年至今,服务时间已达六百多个小时,参加队内各类培训及学习两百多个小时。
凭着干练洒脱和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她很快练就了多项技能,在山野、水域及医疗等各方面都有所担当,迅速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女队员,肩负深圳蓝天救援队的秘书部、培训、救援等工作。
队友回忆,许挺秀不拘小节,永远都是做的比说的多,不说话的时候觉得她是个女强人,一姐的霸气十足,外表看似有些高冷,聊天就特别的风趣幽默,深得队友们的喜爱,是队友们的铁哥们和好姐妹。
许挺秀爱安静、爱读书,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的她每次出差都会带一本书在身边,每看一本书就会给它编个号。如今已经编到近五百号了,读完的书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遗憾的是,未读完的书籍以后再也没有人给它们编号了。
救援队正在申请追认烈士 已筹集百万善款
许挺秀和尹起贺搜救驴友发生意外后,包括各地蓝天救援队在内的多个社会组织表达了哀思,大家也纷纷筹款,希望给二人的家庭送去一丝安慰。
深圳蓝天救援队副队长王长福告诉北青报记者,截至目前,蓝天救援队内部已筹集捐款达60万元人民币,此次被救驴友捐出20万,此外,由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发起的面向全社会的捐款在9月3日15时许达到60万。“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英雄的家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据了解,相关款项将于一个月内全部交到两位遇难志愿者家属手中。
在9月3日的告别仪式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减灾救灾联合会会长杨勤表示,接下来将向有关部门申请,追认两位牺牲队员为烈士。蓝天救援总队队长张勇称,正争取授予两位志愿者许挺秀、尹起贺公益救援楷模称号。
王长福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展开,蓝天救援队正积极准备并提交相关材料。他说,我们希望以“烈士”的称号,向遇难的兄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北京青年报与腾讯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
编辑/董伟
校对/李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