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作者、著名作曲家马可的46册日记手稿今天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280万字左右的日记揭秘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从动荡年代里走来的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印着东方红三个大字的红色硬纸壳笔记本,花团锦簇的天安门城楼在绿底的封皮上闪闪发光……始于八十年前的一本本日记,仅封皮就极具时代感。“6月27日,星期日。由编剧、导演到指挥、唱歌,他们都需要学,就我们来说,培养本地艺术知识分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斑驳泛黄的纸上,虽然没有打格,一行一行的字迹却非常工整。
马可在《日记的故事》中写道:“我的日记虽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水平实在不高,匆忙草率,急不择言,词不达意,挂流水账等等毛病还常犯,但它是我生活和思想的忠实记录,特别在目前情况下,它又是我亲切的谈心人。”280万字左右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从动荡年代里走来的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父辈们用过的东西本来也不多,他们那代人物质方面的东西是很匮乏的。”马可的女儿马海莹说,日记的内容主要是父亲个人的生活感悟,但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背影,“里面建国前的内容比较多”,中间因为历史原因,也有部分时间段出现了中断,比如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在日记里面就并没有体现。
马可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曾创作过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六百多首,其中代表作品如歌曲《吕梁山大合唱》《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主创)、《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评剧《志愿军的未婚妻》、电影音乐《画中人》《梅兰芳》《红河激浪》等。
其中,《白毛女》的创作是我国音乐家对新歌剧进行探索的第一步。它以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事例,深刻地概括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咱们工人有力量》是1948年初夏马可深入新解放的鞍山钢铁厂体验生活的产物。在鞍钢,马可亲身感受到中国工人阶级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以生产劳动一心一意支援解放斗争的豪情,于是创作出这首流传极广的优秀歌曲。它体现出我国工人阶级肩负重任的自豪感和必胜信念。
国博表示,此次入藏的46册日记手稿,几经周折才得以保存下来,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对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完善国家博物馆名人手稿书信类馆藏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今后,国家博物馆将继续拓展征集范围,丰富和完善反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馆藏体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