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河南商丘籍女大学生程艳芳在河南开封遭遇车祸,后来被转送至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由于论文答辩日期即将到来,程艳芳不愿意推迟毕业时间,所以选择了在病床上完成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上海)硕士论文答辩。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6月2日上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程艳芳顺利通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制教育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这个身受重伤的26岁女孩,身体正在逐步好转,她的坚强,也感动了不少网友。
找工作途中遭遇车祸 醒来先问同学是否受伤
2019年4月21日,程艳芳到开封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后,准备乘坐高铁返回。当天晚上,她和另一名同学打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火车站,没想到在路上发生了意外。
“之前的一天刚下过雨,马路有点湿滑,夜里出租车车速比较快,在经过一个路口时,车辆失控,一下子撞到了路边的一棵树上。”程艳芳的弟弟小程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一场车祸让姐姐身受重伤,她被紧急送往开封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经过检查,她的头部和颈椎严重受损,导致胸口以下没有任何知觉,身体瘫痪,高烧不断,后来还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
小程说,姐姐醒来之后,先是向医务人员询问同车的同学有没有受伤,“然后就问什么时间能够治好身体,得早一点回学校,医务人员才知道她已经写好了论文,很快就要回上海进行硕士论文答辩。”
小程是一名军人,得知姐姐在车祸中伤情严重之后,特意向部队请假到医院照顾姐姐。“她在治疗中一直很坚强,从来不哭,没想到见到我之后哭着说‘给你添麻烦了’。”
半个月前,程艳芳被转院至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姐姐目前的身体状况,说一会儿话后就要吸氧休息一下,然后继续陈述或者回答问题。”程艳芳的弟弟小程说,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保证姐姐的身体得以完成这次论文答辩,提供了不少帮助。
论文答辩一周前 医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刚送来的时候,病人胸部以下没有感觉、没有运动,无法控制大小便,一直进行康复治疗。”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专家杨阳告诉记者,经过在该院半个月时间的护理和治疗,程艳芳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目前已经拔掉尿管,使用尿不湿,上肢活动能力逐步恢复,“她从早期的一个危重状态,恢复到现在伤情保持平稳,后续还需要继续进行康复。”
杨医生表示,在程艳芳提出希望在医院完成论文答辩后,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评估。“从一周前开始,我们医护人员对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准备。”杨医生说,医护人员对程艳芳的躺坐姿势或者说话声音、状态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家认为她可以坚持一个多小时,完成论文答辩,“听说这个女孩想要在病房里完成论文答辩,医院领导也很重视这件事,我们在当天成立了由院长带队,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主治大夫等组成的医疗小组。”
为了保证答辩的顺利进行,医院统筹考虑、协调资源,各部门明确分工,做好了各项准备。答辩过程中,医护团队守候在程艳芳旁边,全程关注身体情况,随时根据需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医院拿出特殊“教室” 女孩病床上完成论文答辩
6月2日上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2号病房楼13楼的一间教室,程艳芳在四肢无法活动、身体十分虚弱的情况下,完成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仪式——硕士论文答辩。
为了这一刻,她的多位老师从上海乘坐高铁赶到郑州,医院院领导总体协调下,多个部门和医护人员连夜做好了各种准备。
记者了解到,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益忠教授、林凌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周宇豪教授以及党东耀教授、宗俊伟副教授共同组成了答辩委员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领导邵凤民、陈传亮、申志强、张连仲、李建军、赵东卿以及新华社、澎湃新闻、大河报等多家媒体记者共同现场见证。
9时许,答辩开始。程艳芳躺在移动病床上,通过夹在领口的扩音器助力,陈述着论文内容,虽然语音微弱,但思路清晰。各位专家提出针对性分析和疑问,程艳芳进行答辩。一个多小时后,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进行投票表决认为,程艳芳同学的论文已经达到硕士论文要求,建议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
在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眼里,这个26岁的姑娘,也成为他们记忆中第一个躺在病床上完成论文答辩的人。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康复科专家杨阳说,程艳芳在答辩过程中一度比较激动,医护人员赶紧进行安抚,并为她测血压、吸氧等,最终帮她完成了这场特殊的硕士论文答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