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京西神秘宝顶坟丘被认定文物却未挂牌
北京青年报 2019-03-31 08:27

原燕山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德恒就宝顶进行考察,宝顶南侧为民房,东侧为院墙

2015年一场降雨过后,宝顶旁的泥土出现沉降,露出一个回填不实的盗洞

1897年的土地买卖文书,证明宝顶所在的坟地曾被交易

宝顶的三合土表面,疑为盗墓人用铁钎打下的探孔

在北京西南部一座村庄内,隐藏着一座硕大的坟丘,因墓主人身份扑朔迷离,当地村民和专家学者都称其为“无名宝顶”。民间传说、史料记载中的线索难以为古墓验明正身,反而留下诸多悬念。文物专家推断,如此体量的大宝顶,墓主人绝非普通富户,很可能是一位明清时期的王公大臣,如能破解墓主人的身世,其文物价值将更加凸显。

探访

神秘宝顶藏身菜园子

不好拆也不敢拆

上万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貌似寻常的京郊村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村内现存多处古墓遗址。上万村西北的聚居区,建在北高南低的坡地上,在一座菜园子的角落,矗立着一座敦厚雄浑的馒头形宝顶,宝顶北侧为升高的土坡,南侧紧邻一座民房,东侧是一堵院墙,西侧对面的挡土墙上立一块“泰山石敢當”牌子,疑为村民用来辟邪。

所谓宝顶,即陵墓地宫上面凸出的馒头形坟包,是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而成,材质如水泥般坚不可摧。历经岁月变迁,宝顶坚硬的表层已经斑驳不平,裂缝中钻出凌乱的杂草和荆条,但浑圆周正的轮廓尚且完整。宝顶底部,包有一圈弧面青砖,磨砖对缝做工细腻。三合土表面还分布着一些食指粗细的小洞,疑为盗墓人用铁钎留下的探孔。

经测量,宝顶通高约4米,底部直径约6米。参照其硕大的体量,可想当年的坟院规模不会小。但现如今,其余建筑好似人间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更无墓碑可寻。

初春时节,宝顶旁边的杏树开花,园子主人王林垒起了田埂,种植各种蔬菜,园子里顿时生机盎然。大宝顶为何能遗存至今?王林认为,坟院其他建筑早年间被拆,砖头还能再利用,这个三合土宝顶不仅难拆,拆了也没什么可利用的,而且也不知动了他好是不好。最近几年,经常有政府工作人员来巡查,有镇里的,也有区里的,都叮嘱他们要保护好文物。

王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曾在园子里挖出过棺材板、破碎的陶罐。在他儿时还听说,有人钻进过古墓地宫,看到了一口悬棺。

78岁的陈一鸣,在上万村土生土长,对村里的文物古迹如数家珍。陈老介绍说,上万村有清代大臣孙国玺墓、克勤郡王墓、郭家坟、何家坟、方家坟……唯独这个大宝顶是个无名氏,隐藏在人家房后,又没有碑记,很多本村人都不知其存在,更别说墓主人的身份,这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古墓多次被盗挖

学者为其争取文物身份

2014年夏季的一个雨夜过后,当地村民发现宝顶周围一片狼藉,地里的蔬菜被踩得东倒西歪,杂乱的脚印径直通向宝顶,宝顶前的泥土一夜之间变得新鲜松软,像是被人松动过。村民判断,必定是有人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潜入小院对宝顶进行盗挖,而后回填是为掩人耳目。这伙人挖了多深、挖到了什么则不得而知。此后,村民在浇地时,盗挖处出现沉降,并隐约露出一个盗洞口。

据当地村民讲,每逢降雨,宝顶周围都存不住水,好像直接灌进了地下。这也印证了宝顶下可能有地宫存在。

上万村村民王凤荣提供信息说,1950年,当时的生产队,曾对宝顶进行过挖掘,但墓主人尸首早就没了,村民过箩时曾发现一个玉带扣,不知被谁拿走,还发现类似喂猪用的石槽。过去经常有小孩在宝顶附近玩耍,还发现过残缺的瓷碗和铜钱。

2015年,北京园寝遗址调查保护团队成员马志璞调查发现,房山区三合土宝顶主要有燕化温良郡王延信生母园寝宝顶、二龙岗顺承郡王园寝宝顶等处,但上万村宝顶在房山区已公布文物项目中并无记载,作为研究明清墓葬的重要实物,此宝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年2月25日,马志璞向房山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递交了《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表》。13天后,上万村大宝顶被官方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现场目前尚未安装文保标识。

观点

墓主到底是谁?各方观点不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虽说此墓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其墓主身份却一直是文物界研究的未解之谜。目前至少有三大观点从不同角度说明墓主身份。

观点一:坊间流传穆家坟

古墓曾遭洗劫。“打我父亲那辈人,就叫他穆家坟。”王林今年69岁,在他印象里,这里是先有的坟院,后来才有的住户。除了这座大宝顶遗存至今,坟院其余建筑早已被拆得片瓦不留。

据传,这墓主人曾是个带兵大官,家里非常富有,但不知得罪了什么人,百年以前的王八驮石碑、石人、石马……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丢弃到一个叫东大坑的地方,“穆家坟”一说由此而来。北青报记者查访,此传说似是而非,在《房山历代陵墓》《房山区地名志》等书籍当中涉及上万村的内容,均无穆家坟的记载,对于上万村大宝顶也只字未提,更无碑记能对“穆家坟之说”加以佐证。

观点二:墓地清末时曾被交易

墓主人有可能姓朱。宝顶西北,是王凤荣家的宅院。王女士收拾屋子时,曾发现一张百年前的《土地买卖文书》。这张宣纸文书有A3纸大小,绵软泛黄,满是褶皱。王凤荣将其小心翼翼地摊在茶几上,呈现出一篇并不算美观的毛笔字,其大意为:卖主名叫朱自旺,因手头缺钱,将祖遗民地一处四亩,卖予王永旺名下,卖价文银十五两,立字为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文书上还有三处红章,但字迹已是漫漶不清。

此文书的内容当中,并未涉及古墓,但明示出来的土地四至,与坟地的范围基本吻合,并将宝顶囊括。买地人王永旺,是王凤荣家的先辈,但卖地的朱姓人家,已从上万村销声匿迹。据王凤荣回忆,上万村在世的人当中,没人见过这个老朱家,但听老辈人讲,卖地给她家的朱自旺是“看坟人”,而且朱家有两口人死后埋葬在附近,老辈人还让他们盖房时注意避让。由此看来也不排除墓主人可能姓朱。

观点三:传为清代克勤郡王晋祺之墓

有文物爱好者发现,在民国《房山县志》中有记载,清克王陵在上万村西。正是大宝顶所在的方向。因此认为大宝顶就是清代世袭郡王“克勤郡王晋祺”的长眠之地。

冯其利先生所著《清代王爷坟》一书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亲王衔克勤郡王晋祺薨(hōng)逝(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终年55岁。克王坟位于上万村,又称西坟地,坟院内有大宝顶一座。但克王坟曾遭到大规模挖坟破坏,后被人陆续拆除……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清代王爷坟》中并未将克勤郡王晋祺与现存宝顶联系到一起。按书中所述,克王坟已荡然无存。遗憾冯其利先生于2014年病逝,无法向他当面求证。

北青报记者从冯其利生前好友、《京郊清代墓碑》作者杨海山处了解到,冯其利并非不知上万村这座宝顶的存在,只是无法确定墓主人身份,因而未现于其书中。1992年,他与冯其利在上万村考察,虽未探究出大宝顶的墓主人是谁,但可以肯定这绝非克勤郡王晋祺的宝顶。

上万村村民陈一鸣介绍,上万村历史悠久,古墓繁多,大部分有名有姓。克勤郡王墓建在上万村西,当地人俗称为西坟地,上世纪50年代被毁无存,并非菜园子里这座大宝顶。而他们同在上万村西,因此容易混淆。

对话

墓主人疑为明清大臣不排除为保平安隐姓埋名

对话人: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

北青报:通过上万村宝顶的外形特点,您能否就墓主人的身份进行推测?

刘卫东:在没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宝顶的样貌进行判断。上万村这座宝顶具有明末清初宝顶的特征。能建造体量如此之大的宝顶,绝非普通富户,墓主人很可能是位王爷或朝廷重臣。

北青报:体量如此大的宝顶为何会沦为“无名氏”?

刘卫东:如果大宝顶出自清代,有可能就像村民传说的,墓地曾遭洗劫,连同为其验明正身的墓碑也不知去向,随着时代变迁,墓主人的具体信息逐渐模糊被人遗忘。如果宝顶出自明代,也不排除后人为保平安,有意掩盖墓主人身份的可能。

北青报:您能否解析目前掌握到的线索?

刘卫东:首先,穆家坟的传说可以参考,但不足为信,因为传说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其次,《土地买卖文书》信息量比较丰富,明确记载了年代和人物,虽然并不全面,却是正史中所没有的,白纸黑字可信度高,对于破解古墓之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卖地的朱自旺真的是看坟人,就再次证明墓主人身世不凡,但文书并未涉及坟地,说明坟墓的建筑遗存在当时已经规模不大,朱自旺的身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如村民传说受雇于主家的看坟户,随着墓主家的衰落,墓地归了看坟人;二是朱自旺就是墓主人的后代,所以不排除墓主人就姓朱,最后,《地方志》中的记载则要结合实地进行分析,不可轻易下结论。综上所述,这些线索都不足以锁定墓主人的身份,又留下了诸多悬疑,但这些孤证总比无证要好。

北青报:如何才能破解墓主人的身份呢?

刘卫东:在宝顶下方8至10米,很可能还有地宫存在。目前看只能期待现场有墓碑、墓志一类的文字记载出现,但《文物法》规定: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建议周边村民在耕作、修房时可多加留意碑记,或许答案就散落在身边某个角落。

北青报:能否谈一谈这座宝顶的文物价值?

刘卫东:即便墓主人信息缺失,但宝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实物标本,具又很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起码能对三合土的成分进行研究。如果能够确定墓主身份,其文物价值将更加凸显。民间文保志愿者马志璞查遗补漏,为宝顶争取到了法定文物身份,建议官方能挂牌保护,预防盗挖等破坏行为,为日后的文物研究打好基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张小妹

相关阅读
“海昏侯——西汉刘贺墓出土文物展”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9-27
盗掘七王坟墓葬 盗墓团伙八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最大楚墓、3000多件文物……来看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最新现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迄今规模最大的楚国王级墓葬 武王墩墓文物上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6
数千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天正式对公众开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6
被指控组团盗掘醇亲王墓 八名被告人受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南大校园里竟然有座东晋帝陵 沉寂1600年的文物昨首度公开展出
扬子晚报 2023-10-10
逛!到西安博物院 和“活过来的文物”合影
西安晚报 2022-10-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