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县城读懂城乡融合 ——评《小县大城》 ​
人民日报 2025-08-15 21:29

《小县大城》:周立、罗建章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中国已由乡土中国转向城乡中国。城乡之间从二分迈向融合,形成城乡连续体。县城作为城乡连续体的“腰”,上接城市,下连乡村,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小县大城》一书真实刻画了占全国人口过半、GDP近四成的县域版图在中国城乡转型中的应有模样和作为,探讨实现“强县兴镇富村”的具体路径。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原本是一个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山区小县,如何发展成全球闻名的“世界陶瓷之都”?《小县大城》的两位作者周立和罗建章花了5年时间,通过对县域各个层面的扎实调查和细心观察,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梳理了这个山区小县城从城乡转型的“腰部支点”到“融合引擎”的历史变迁,层层递进地讲述了该县“以县兴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县域发展故事。

县域发展最难的是“兴业”。德化县长期不懈锚定“千年瓷艺”,以此发展极具独特性的产业集群,并通过稳定的制度保持发展连续性,形成产业竞争力。其次是“以产兴城”“以城聚人”,陶瓷园区带动了人口集中与公共服务完善,使80%常住人口集聚于3个中心镇。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既解决了县域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也实现了对“人往哪里去”的有效回应。让农民“带技进城”,释放“技能红利”,推动了县域范围内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跃迁。最后是“以人兴业”,人才引领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使德化县实现了由单一陶瓷制造向陶瓷创意中心转型,“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县城实力的提升使其能够反哺乡村、辐射区域,为周边乡村振兴提供就业、消费与生活服务。

当然,书中也并未回避“小县大城”模式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仍然存在。这提醒我们,县域作为“腰部”,不仅要强壮,更要有韧性和可持续性。

《小县大城》用翔实的案例与系统的分析,说明把县域建设好、治理好,不只是基层治理的优化,更是城乡融合走深走实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做强大城市的龙头,而且要把县城这个腰部做实,以腰为支点、促筋骨协调,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互促共进。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农民日报:以县域为突破口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农民日报 2024-12-16
“县城热”折射城镇化新趋势
经济日报 2024-08-16
经济日报:“县城热”折射城镇化新趋势
经济日报 2024-08-16
破除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经济日报 2024-07-07
锻长板补短板做强县城
经济日报 2024-04-15
县城要吸引更多农民工安家,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工人日报 2024-03-08
小县城里的茶饮大品牌多了——春节假期看县域消费新趋势
上海证券报 2024-02-24
17位县领导组团亮相拼多多直播间 推动家乡好货直连小县城与全国大市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