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考工记》第二期开播 千年金石韵,机巧复鸣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5 15:34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摄制的首部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将于8月15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八点档播出第二期。

本期节目以《考工记》“知者创物”为思想内核,深刻阐释这一中华传统造物智慧——“知者”即通晓规律、明达事理的智者,“创物”则指依循自然之道进行创造性实践。这一理念体现了古人“格物致知”的认知智慧,为当代中国制造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节目以此为纽带,构建起贯通古今的智慧桥梁,既系统梳理中华文明千年造物哲学中“巧夺”的工艺思想,又精准捕捉现代“人机协同”“数智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全景式呈现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版图,完成了一场传统工艺智慧与现代科技创新的跨时空对话。

当机器人叩响曾侯乙编钟

《考工记》诞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部被后世誉为“先秦科技百科全书”的齐官文献(后补入《周礼·冬官》),以7100余字铭刻下六大类30个工种的技艺圭臬。从战车“轮径六尺六寸”的规矩绳墨,到青铜“六齐”配方的物性玄机,无不彰显先民穷理尽性的系统思维与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本期节目以一场穿越时空的科技文明对话启幕:舞台一侧,与《考工记》属同时期、象征先秦铸造技艺巅峰的曾侯乙编钟(1:1复制品)巍然列阵。人形机器人以灵动精准的手臂机械运动,轻轻叩响2500年前的金石律吕。泠泠清音流淌间,著名舞蹈家李祎然的翩跹舞姿与钟磬共鸣——这一刻,古韵与新声共振,历史与未来对话,中华工业文明的深邃脉络生动铺陈。

本期节目以机器人首次敲响春秋战国时期的编钟为钥,锚定《考工记》的精神源流,铺展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前沿图景。主持人撒贝宁、龙洋,将携手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同济大学教授邹其昌三位专家,结合表演,深入解读《考工记》的永恒价值与中华工业文明的传承密码。

春晚丢手绢机器人的兄弟来了

总台蛇年春晚舞台上,大花袄机器人转着圈丢手绢,小手一转、小腿一踢,逗笑全场的同时,也让中国机器人惊艳世界。它的同门兄弟——同样来自杭州的“小宇”,在《中华考工记》的舞台上秀出硬核真功夫。

左勾拳、右踢腿轻轻松松,侧空翻、鲤鱼打挺样样精通,站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赛场的“小宇”,搭载了29组关节电机与减速器,平衡却不是天生的:静止时,关节电机得不停运转稳住身形;运动时,要在格斗中稳如磐石,则需靠仿真环境的强化学习和关节实时感知。

“小宇”的关节电机像人的肌肉带动肢体活动,但光有劲儿不够,还得靠传感器当“耳目”,时刻感知自身姿势和周围动静,把信息火速传给“大脑”——控制算法。这“大脑”得格外灵光:瞬间处理完传感器的海量信息,算准四肢动作和发力时机,哪怕毫秒级的微调都精准到位。

“进而视之欲微至”,这种“严丝合缝”的科学思维,恰与《考工记》里蕴含的科学精神、系统思维与精益求精的态度高度契合。

马拉松冠军“小天”登场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经过激烈角逐,人形机器人“小天”凭借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从“最会跑”到“最好用”,迭代升级的“小天2.0”得到了“史诗级”加强,并在节目中首次亮相:搭载自研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突破带电设备电池热插拔技术,成为首个具备工业级永续作业能力的机器人;不仅拥有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动态作业精度达毫米级,还配备全自由度灵活下肢系统,一举突破传统机器人的运动限制,为复杂场景作业筑牢了技术根基。

奔跑的背后,是一次次跌倒。冠军“小天”也是在一次次跌倒里,慢慢学会站起,再到迈步,最终跑了起来——可以说,“那不是我们的黑历史,那是我们的来时路。”这种蹒跚学步的态度,与《考工记》中“轮人望其辐,欲其直也”的细致要求一脉相承。

“硬汉球警官”舞台秀绝活儿

从热血的“特种救援舞”到科幻短片,“硬汉球警官”闪亮登场。这款水陆两栖球形机器人,是全球首款投入公安实战的球形机器人。它是“灵活路障”,在大型安保中可以替代铁马水马,管控人流,防车辆冲撞;是“移动堡垒”,凭重量与速度的冲击力快速清障,形成震慑;是“机械战警”,具备主动对抗与远程干预能力,可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抓捕、驱散。除视频巡查、被动冲撞等基础功能,团队聚焦实战需求,联合研发了网捕枪、催泪弹发射、声波驱散、爆闪照明等实战挂载。

“大球”能协同出警,“小球”能辅助巡逻,60厘米直径的球形机器人在节目中迎来了它的全球首秀。圆滚滚的“球警官”,是科技筑起的一道防线,保护着普通人的平安,托住了守护者的安危。它不是征服世界的锋芒,而是护佑彼此的温柔。它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科技进步,从来都扎根于对生命的敬畏,生长于让生活更美好的向往,成为托举整个社会向上的坚实臂膀。

无人驾驶拖拉机挑战压水球

一碗喷香的米饭端上桌时,你或许想不到,它的诞生早就刻着科技的印记。

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无驾驶室大马力无人驾驶拖拉机,就是藏在田间的科技帮手,其作业精度尤为亮眼: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百米作业误差达±33厘米,这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已能控制在±2.5厘米。主持人走进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专门针对它的“高精度”发起挑战——让拖拉机按规定路线行驶,全程不能压破路面的水球。水球薄如蝉翼,稍有偏差就会破裂,可谓对拖拉机直线行驶精度的严苛考验。

这精度可不是噱头!拖拉机走得越直,作物就越齐整,能增加5%~10%的有效种植面积。更重要的是,苗齐则光照匀、通风畅,从根上为农民的好收成添了份底气。

节目中,还有为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能工巧匠的技艺而生的、灵活度媲美人手的“灵心巧匠”机器人,它不仅能叠被子、穿珠子、包饺子、捏丸子,还在节目中首次挑战了高难度手指舞,展现其未来替代人手进入高危、恶劣环境完成任务、拓展创造边界的潜能;机器人中的“大力士”——1.2吨超重载机器人力拔千钧,轻松擎起总重量逾吨的10人壮汉团,并轻松完成“高精度穿针”挑战,成就“举千钧而绣微芒”的工业奇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汪浩舟

相关阅读
首创“5对5足球赛”!全尺寸机器人争夺前八强|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4
人从众!机器人大会成遛娃新去处|机器人发展看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9
腾讯2026“青云计划”正式启动,全球范围招聘顶尖青年人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2
北京亦庄发力“深度孵化”:超1500家企业“毕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05
传统文化+高科技产品 第27届北京国际幼教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9
科博会|20余家亦庄企业携多项“首创”展品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08
半两财经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推出最新优惠 焕新Model Y首推5年0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3
半两财经|中国人形机器人将出国踢球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