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官宣2026届校园招聘计划,打响高校毕业生秋招第一枪:字节将发超5000个offer,阿里巴巴计划招聘7000人,京东率先抛出3.5万岗位的“橄榄枝”……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格局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始终备受瞩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各互联网大厂开启的校招季,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暖流。
互联网大厂的扩招,既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动。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今天,平台企业的业务边界不断拓展,从电商零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如字节跳动在人工智能算法、内容生态领域的深耕,京东在数智供应链技术的突破,这些都需要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而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迫切需求正好形成了良性共振。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积极作用。”平台企业的扩招行动,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
从具体情况来看,互联网大厂的贡献不止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核心价值还体现在通过系统化培养机制,弥合校园与职场间的能力鸿沟,重塑青年就业质量。以京东为例,该公司为校招生精心打造了“五年成长计划”,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开始,便投入大量资源,协助其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型,还通过定制化成长方案帮助校招生快速实现专业技能精进,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大厂的招聘动向历来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在经历了行业调整期后,头部平台企业的招聘扩容,既彰显了对行业前景的信心,也向市场传递出数字经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这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都有重要价值。
同时,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稳健发展,也将“孵化”更多新的业务领域和岗位需求。像近年来前沿技术与物流、消费等生活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就催生出大量新岗位、新职业,如“大模型+”广告智能投放岗、“AI+”医疗服务岗、家用机器人研发岗、客服机器人研发岗和无人机飞行师、数据隐私保护专员,等等。这些都将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进一步看,互联网大厂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平台影响力,还能够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空间。
总之,互联网大厂以规模与诚意扛起“稳就业”大旗,其社会价值已远超商业范畴。在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高企的背景下,头部企业释放的巨量优质岗位与清晰职业路径,将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焦虑,成为推动高质量就业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期待更多企业能够借鉴互联网大厂的经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携手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贡献更大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文/董天
编辑/刘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