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生态环境部将于8月15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20档重磅推出20集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主线,聚焦浙江湖州、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成都、江苏常州、重庆、广东佛山、江西赣州、新疆和田、河南济源、辽宁锦州、青海省青海湖、吉林松原、湖北十堰、贵州铜仁、天津、山东威海、甘肃武威、福建厦门、湖南湘西、云南昭通等20个代表性城市和地区,用镜头丈量绿色征程,深入挖掘这些城市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系统梳理20年来我国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展现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深刻的生态变革。
节目采用纪实影像的表达方式,深入一线拍摄大量珍贵素材,生动记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显著成就。
在内容呈现上,该片既注重宏观叙事的磅礴气势,又不乏微观视角的细腻动人。镜头时而架在高空,用大范围航拍描摹山海的肌理,用延时摄影捕捉四季流转的韵律;时而扎根大地,用慢镜头记录环城绿道的生机、兴隆湖的生态蝶变。这些影像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生动呈现,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细致解构,让观众亲眼见证中国大地上的绿色变迁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着力于揭示“绿色答卷”背后的“中国方法”。节目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权威解读和深入剖析,同时通过展示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创新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节目不仅呈现生态治理的成果,更深入剖析这些成果如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浙江湖州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通过安吉余村变迁、白茶产业发展、以竹代塑等技术创新,构建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其生态治理中心与环资审判制度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新疆和田用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智慧,给沙漠系上了“绿色围脖”,既遏制了沙化蔓延,又通过科学治沙兼顾产业收益;位于黄河“几字湾”顶端的巴彦淖尔,科研团队利用风洞实验破解固沙密码,统筹推进乔灌草结合的植被种植模式,让流动沙丘变身立体生态屏障。在这些实践中,人永远是最动人的注脚,这些个体的奋斗,共同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篇章。
此外,系列片还将生态实践置于文明传承的维度审视。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传统智慧的继承,也是对发展理念的革新。在江苏常州,太湖通过“危污乱散低”治理、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探索出工业城市的生态突围之路;在天津,海河流域治理不仅改善了水质,更带动了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复兴,让绿水青山成为滋养文化的沃土。
《绿水青山中国答卷》将通过探访各地面向全民的生态实践,唤起每一个人的参与意识,绿色低碳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生活中的具体行动。20个城市和地区的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立体答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周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