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聚焦|经济大省交出半年答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5 08:12

近日,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对外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以稳定性和确定性有效应对了外部的不确定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等十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目前,10个经济大省“半年报”已出炉,总体来看,经济大省挑大梁起势有力,经济增速稳、动能新、韧性强。

2025年下半年,经济大省还将持续发力。

增速稳

10个经济大省发挥了挑大梁作用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遭受重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面,中国经济顶压前行、稳定运行,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总的来看,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在7月1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说。

我国上半年这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绩单中,10个经济大省发挥了“挑大梁”作用。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从经济总量上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十强省份GDP均超2.6万亿元,累计实现GDP超过40万亿元。其中,上半年,广东省继续稳居第一经济大省,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亿元。广东省统计局指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全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从经济增速看,十强省份中,有8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其中湖北省经济增长6.2%。湖北省统计局称,湖北全省奋力打好二季度经济发展攻坚战,“大省领先、中部领跑,较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数据显示,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1-5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9%、12.2%、6.5%、6.9%、28.4%,分别高于全国1.5个、4.1个、3.7个、1.9个、25.5个百分点,增势良好。

从生产端看,经济十强省份大多是三次产业同步发力,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10个经济大省中,有8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其中,福建省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民营经济支撑有力,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2.8%。

从需求端看,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经济大省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较为明显。10省份中,有7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全国。其中,河南省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1.55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河南省统计局表示,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发力,“两新”、超长期国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实落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全省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动能新

从实验室的小突破到产业链的大布局

打太极、抓豆腐、下棋……今年7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来自湖北的人形机器人格外“显眼”。名为“荆楚1号”的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够对观众方向进行精准识别,还会主动递上名片与观众互动。本届链博会,湖北搭建了唯一的人形机器人展台,22家鄂企携80多件展品亮相,其中就包含了20个整机人形机器人,集中展示了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

“荆楚”人形机器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教授团队研制,今年已经历了4次迭代,衍生出了服务机器人和工业应用机器人两个类别,既能服务于文旅、政务等生活场景,也能应用于装配、检测、搬运等工业场景。现在,“荆楚”的量产已经启动,预计今年三季度可陆续上岗。

与此同时,湖北在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深度渗透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从实验室的“小突破”到产业链的“大布局”,湖北正在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上加速奔跑。

新质动能的强劲释放,助推了这个中部大省的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湖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全省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取得一定进展,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视角东移,当城市向上生长,低空经济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变量。

3月,两架直升机从上海虹桥商务区起飞,一南一北分别飞向嘉兴、苏州,标志着长三角首条跨省低空载客航线网络化运行正式启航;5月,除了传统的轮渡,从上海到浙江舟山嵊泗列岛的低空文旅航线刷新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从上海临港滨河文化公园起飞抵达嵊泗,乘客在景区尽情观光游览后入住嵊泗海岛酒店,第二天再搭乘直升机轻松返回上海,单程飞行时间仅约半小时。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到2027年要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今年内,上海将完成全域120米以下低空5G-A网络连续覆盖,向着“低空经济之都”的目标全力冲刺。

在北方经济版图中,山东举足轻重,它是我国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

工业规模体量庞大、产业体系完备,是山东的传统优势。向“新”发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近年来,山东聚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19条标志性产业链,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的新型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建设发展工作。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762项,累计带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7074项,各类创新资源向链上集聚。2025年,山东推出了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共1.5万个,总投资14.6万亿元,新兴未来产业项目占比过半。在济南高新区,今年将有38个重大产业类重点项目落地,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山东“新动能迸发”,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从产品看,中高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动车组、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0.1%、58.6%、35.7%。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0%,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3个百分点。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大省最鲜明的标识。

韧性强

从立足本地扩内需到开拓市场稳外贸

“江苏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消费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8月5日,江苏省政府专门召开了促消费工作专题会议。

今年上半年,“苏超”人气始终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至第八轮,苏超48场比赛累计吸引观众超110万,场均超2.3万人。“苏超”赛事的火热氛围有效带动了江苏夜间消费新热潮。每当比赛日来临,球迷们聚集在一起观看比赛,赛后又在各大商圈、夜市等消费。

连云港队和泰州队比赛期间,一位连云港市市民说,“我们下楼就可以看球赛吃烧烤,还可以带孩子玩游戏,在家门口就可以狂欢,嗨得很!”江苏提到,要把扩大服务消费作为长期性、抓手性工作,加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整合,以“赛事+文旅”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持续放大城市足球联赛等赛事溢出效应。

江苏打“足球牌”开启“赛事狂欢”,湖南则打“烟花牌”演绎“中式浪漫”。7月12日晚,一场创意焰火秀在“中国花炮之乡”浏阳市天空剧院上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如今,“烟花+”已经成为湖南玩转文旅“新意”和“生意”的新名片。截至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当地共开展了近30场创意焰火燃放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150万人次,其中九成以上为外地游客,拉动消费近40亿元。

这些“特色牌”,打出了扩内需的新天地。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为应对外部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生产、畅通循环。从统计数据看,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增长的主动力。

下半年,扩内需仍是经济大省的工作重点。广东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到,聚力提振消费,平稳有序实施好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带动传统消费、大宗消费,以推动消费品下乡为牵引更好带旺农村消费,大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四川提到,要切实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撬动作用,加强与消费信贷、消费券等其他促销奖补政策联动,抢抓世运会及暑期、国庆、中秋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办好特色主题消费活动,持续挖掘更多消费增长点,最大限度激活消费需求。

除了扩内需,还有稳外贸。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制约全球经济增长。但国际合作共赢的大势不会改变,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也不会改变。

下半年,经济大省还将持续稳外贸外资。广东提到,要坚持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想方设法稳住传统市场,积极拓展多元市场。

江苏提到,要更大力度开拓多元市场,健全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多措并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鼓励外资企业拓展投资合作深度广度。

山东提到,要深化多元化市场开拓,抢抓机遇扩大传统市场出口,切实稳住大宗商品进口,更大力度招商引资。

四川提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主动布局海外仓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在更广范围开发客商、抢抓订单,拉紧与主要经济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纽带,利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等平台,持续加强重大外资项目招引等。

·对话·

“人工智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北青报:近几年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从去年到今年,“经济大省”一词频繁出现在重要会议中。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要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要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大省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盘和林(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一方面,经济大省规模大、总量大,撬动这些省份经济对整体宏观经济的贡献就会加大。另一方面就是规模效应,正是因为规模大,经济大省还附带一些规模相关的优势,比如产业链供应链完整、人才储备充足等等,这使得同样的投入,经济大省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另外,经济大省还发挥着引领发展模式的带头示范作用。

北青报:如何评价经济大省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您认为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盘和林: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广东、江苏领跑,山东、浙江跟跑,经济大省不仅规模领先,而且在增速上也是领先全国。这说明经济的规模效应正在发挥作用,各个省出现了强者恒强的局面。综合来看,有三个亮点比较突出。

首先是外贸韧性突出,特别是外贸还助力了部分省份经济增长领跑全国,比如湖北省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4%,助力湖北GDP同比增长6.2%,远超平均水平。其次是产业升级加速,比如江苏省经济的底气就来自于江苏装备制造业高速增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省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3.5%。最后是消费强劲复苏,受益于国补政策和新能源车以旧换新政策,耐用消费品成为了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青报:目前看,下半年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并没有减缓。要持续“稳”的态势,完成“进”的目标,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挑大梁作用,有哪些着力点?

盘和林:我认为下半年的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稳外贸,要拓展多元市场,提升出口产品“含新量”。上半年广东进出口同比增长4%,增速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现在广东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其次是强内需。今年以来,“两重”“两新”等政策加力扩围,各地都在紧抓机遇强化落实,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成效。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民生投入,以及国补政策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能力,尤其是要重点支持服务消费。

第三个方面就是促创新。在创新发展上,经济大省一直在“打头阵”。上半年浙江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上企业,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大省要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行动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还要突破半导体封锁。

北青报:我们注意到,近期各地也在密集召开相关会议,主要紧扣全年增长目标,围绕产业升级、消费提振、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部署。“大体量”的基础上再有“大增长”其实并不容易,要发挥“火车头”作用,经济大省还能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盘和林: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可以重点实施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转型和绿色生态化转型,通过转型来挖掘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在消费业态方面,一方面是要进行服务消费的扩容,尤其是和民生相关的养老、家政、文旅等服务业,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和消费融合,以科技创新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创造多元消费场景。在区域协同和制度创新方面,要一手优化营商环境,一手开展区域协同,形成有序的区域性企业竞争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董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从“半年报”到“下半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破局新解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1
夏粮稳产丰收 七大亮点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7
6个经济大省“三季报”出炉:5省GDP增速快于全国,4省增速超5%
澎湃新闻 2024-10-24
低空经济产业链公司频获机构调研
中国证券报 2024-08-07
三十一省份经济“半年报”发布 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日报 2024-08-05
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经济日报 2024-08-02
28个省份经济“半年报”出炉 超半数跑赢全国增速
证券日报 2024-07-27
27省份经济半年报出炉:16个省份高于“全国线”
证券时报 2024-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