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两千年前的“人间烟火”
天天精彩
2024-04-16
+ 关注

◎刘吴瑛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一封两千多年前的信吸引了我。这封名为《元敞致子惠书》的信出自边塞烽燧的一枚尺牍上,是元敞写给好友子惠的,大意是:元敞的裤子穿破了,需要叫人拿回家缝补,此前就想向子惠借裤子,但当时有众人在场,不好意思提出来,现在实在没办法,厚着脸皮向子惠开口,希望子惠理解,能借裤子给他穿上几天,一旦自己的裤子补好了,马上就把裤子还给子惠。他在信中还提到自己并不急需用钱,万不得已之时,也会向子惠提出。

正值午时,馆里人不多,我看着这枚尺牍,反复吟味,久久不能释怀,写信人的窘迫之态、忐忑之情生动传神,犹在眼前。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件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包括居延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被誉为“汉简的故乡”。我尤喜欢馆里的大量私人简牍书信,大多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令人感同身受。

一枚出自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的简牍,记录了一件小事。公元前65年11月5日,离立冬还有几天,敦煌寿陵里一名叫赵负的女子向乡里提出申请,“往遗衣用,以令出关”,她想为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

在一份出土于肩水金关的简牍中,一名边吏在自己病重时写下家书,感慨与家中兄弟一别数年,现在生病了,“死生恐不相见”,只有来生再做兄弟了。思念伤怀从字里行间涌出,遗憾的是,这封家书没能寄出。

有一份简牍中只写了两个字,“愤‘甚’”,意思是气死我了。看来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还有一些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状况的记录,读来令人惊叹。

《元康四年鸡出入簿》,是悬泉置一名叫时的汉代厨子上报的一年内入鸡、吃鸡的统计实录;《元致子方书》,是一封古人请托朋友买鞋、买毛笔、刻方印、买响鞭的信;《康居王使者册》,记载了康居王使者五人从敦煌入关后贡献骆驼之事,评估奉献骆驼时涉及毛色、肥瘦、年齿、价值等;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泥墙题记《四时月令诏条》,记载了初春时节是小鸟孵化幼鸟的时节,禁止人们上树掏鸟窝等规定……

一册公元22年的简牍账单,记录了朝廷使者慰问边地吏卒途经肩水金关时,具体的餐食及花费。“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据简牍记载,此次接待共花费1470钱,肩水金关共有27名官吏,每人约摊55钱。看来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实行“AA制”啦。

探寻两千年前的人间烟火气,让沉默的简牍活起来,是我此次寻“简”之旅最大的收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