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麻辣烫带动甘肃特产“爆单”
广州日报 2024-03-20 09:05

继淄博、哈尔滨之后,“泼天的富贵”轮到了甘肃。近日,甘肃天水麻辣烫在社交平台上爆火,前往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只是,麻辣烫虽好吃,却不能打包远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不少爱好美食的广州市民专门上网购买各类甘肃天水麻辣烫配料来自制网红美食,一解嘴馋。麻辣烫的红火生意带旺了甘谷辣椒面、定西宽粉、麦积花椒等甘肃土特产的线上销售,有电商商家表示,以前甘谷辣椒面每天的订单量只有四十单左右,现在每天可达八九百单。

消费:广州市民网购天水麻辣烫解馋

大串的豆腐皮、生菜、丸子、面筋和晶莹剔透的定西宽粉等放入高汤锅中烫熟,捞出后均匀地裹上各式调料和鲜红的油泼辣子,迫不及待地吸溜入嘴,Q弹爽滑……短视频上那火出圈的麻辣烫,真是把周宇给馋得不行。周宇是新广州人,在广州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爱吃辣的他,可受不了屏幕中的这份美味诱惑。当下就打开了各大外卖平台与电商平台,寻找解馋的法子。

“搜了一圈,没找到甘肃麻辣烫的影子,其他区域风味的麻辣烫比如东北麻辣烫倒是有的,但风味不同。最后我决定在电商上买天水厂家直发的调料包来自制。制作很简单,结果有被惊艳到,鲜香麻辣,粉也很劲道,我差点连汤都要喝完了。”周宇说,后来他“安利”周边的朋友一起凑单加购。

据公开介绍,甘肃麻辣烫离不开“灵魂四样”:麦积花椒、甘谷辣椒、定西宽粉和汁子。麦积花椒是甘肃天水麦积区的特产;定西宽粉则是甘肃麻辣烫不可或缺的,主要用土豆淀粉制成,口感Q弹,嚼劲十足,可以饱挂汤汁。定西是马铃薯之乡,马铃薯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见到,线上主要售卖的甘肃特产包括甘谷辣椒面、麦积花椒、定西宽粉、麻辣烫料包以及甘肃小吃速食。其中,麻辣调料包和专用宽粉是最主流产品。从价格上看,一包定西宽粉速食大约在12元。比起速食食品方便面,则贵不少。记者买了一包实测,价格为13.9元,相较于其他宽粉,定西宽粉确实格外筋道,配料也比较香。

商家:订单暴涨到日均八九百单

天水麻辣烫的火爆带动了甘谷辣椒面、定西宽粉、麦积花椒等相关产品在线上渠道的持续热销。

记者在淘宝上看到,有商家甘谷辣椒面的本月销量已达1万以上。淘宝店“甘肃馆”商家高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甘谷辣椒面去年在淘宝上线,平时订单在40单左右,基本只有天水附近的人才会购买。自从甘肃麻辣烫爆红后,甘谷辣椒面的大众认知度迅速上升,他网店的订单量突飞猛进,目前店内每天的订单约在八九百单。高先生说,店内辣椒面是现磨现做,如果不是要控制订单量,数量还可以更多。“食在天水”的客服则表示,店内平均每天打包三四百单,忙都忙不过来,多数是个人消费者买回去尝鲜,每单销量在2-10斤之间。

“那天下午,店铺突然爆了200单,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天水麻辣烫带起来的”。主营定西宽粉的“甘肃汇邦特产”店主徐先生表示,目前店内一天可售出几千斤宽粉。以往定西宽粉的销售高峰为春节期间,情况好时订单能达100余单,“现在比过年还翻了一倍”。作为马铃薯之乡,定西的宽粉加工工厂遍布。不过据徐先生介绍,定西宽粉生意也是在2020年左右开始在本地名气渐长,去年刚刚取得了定西市地理标志证明。定西宽粉价格约高出其他宽粉4元,品质好,比其他宽粉更有嚼劲,除了个人消费者之外,也有全国各地餐饮商家来购买,用于店中出品。

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甘肃天水麻辣烫消费观察》显示,从天水麻辣烫相关产品的消费人群来看,“90后”是最大消费群体,成交额占比达到36.2%,“80后”快速跟进,这两周相关消费的环比增幅达到91%;细分产品消费中,“70后”买走了近半数的甘谷干辣椒,“80后”买了四成的甘肃麻辣烫调料、天水油泼辣子,“90后”买走了四成的甘肃手擀粉和定西宽粉。地域消费特征上,天水麻辣烫相关产品的成交额省份中,北京居于首位,广东排名第二。细分产品消费中,定西土豆成交额前三是北京、广东、陕西,甘肃麻辣烫调料成交额全国排行榜上,广东排名第一。

观察:甘肃麻辣烫调料成交额增9倍多

近两周,甘肃天水麻辣烫在京东上的搜索量环比增长4.8倍;

天水麻辣烫相关产品中,甘谷干辣椒、甘肃麻辣烫调料的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超10倍和9.2倍;

天水辣椒面、天水油泼辣子、甘肃手擀粉、定西土豆的成交额环比增长均超100%。

(据《甘肃天水麻辣烫消费观察》)

在天水麻辣烫相关产品热销榜中,定西宽粉、定西土豆、天水油泼辣子、天水辣椒面、甘肃花椒占据成交额前五名;

从成交额增长情况来看,近两周,甘谷干辣椒、甘肃麻辣烫调料的成交额环比增长超10倍、9.2倍;

天水辣椒面、天水油泼辣子、甘肃花椒的成交额分别环比增长163%、151%、83%;

甘肃手擀粉、定西宽粉的成交额分别环比增长109%、49%;

此外,天水麻辣烫中少不了的素菜搭配,甘肃黑木耳、定西土豆的成交额环比增长7.3倍、107%。

(据京东相关数据)

文/曾繁莹 吕惠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