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白石小学的散学礼上,同学们凭实力收到了1600斤“年终奖”——300斤白萝卜、250斤蕉芋、150斤大米、100斤芹菜、100斤厚叶菜等。据了解,该校有一个“耕读园”,孩子们利用劳动课和课余时间在园子里种下多种粮食蔬菜,现在这些接地气的农产品成了他们的“年终奖”。
散学礼也称为休业式,虽然不是毕业典礼,但作为一个学期的最后一课,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学期结束进行盘点总结和表彰奖励是基本动作,但“年终奖”如何发放,却大有文章可做。
囿于物质条件和观念等限制,传统的奖励大多是奖状加上一些文具用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不少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奖励方式:云南昭通彝良某小学给优秀学生每人奖励一头小猪;宁波宁海某小学班主任给每个孩子准备了大白菜、胡萝卜、青瓜、西兰花、大头菜等作为期末奖励;浙江金华8岁男孩扛甘蔗挑五花肉放寒假……别致的奖品每每让人耳目一新。
奖励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激励和教育。上述别出心裁的奖励,突出了“食用”的特色,谙合了年关时节国人的购物刚需,被网友赞为“食食在在的奖励”。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不少学校和老师之所以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奖励方式,不只是为了传达美好寓意和祝福,更希望通过特殊的形式取得不一样的教育效果。学期结束时发奖品,当然可以直接用“奖学金”或文具的形式发放,而且操作起来更为简单便捷,但在“不差钱”的当下,如果仍然直接发现金或日常学习用品,估计很难激起什么“涟漪”。
一人获奖,全家享用——粮食、蔬菜、五花肉之类“食食在在”的奖品,不仅让孩子们领奖时既惊又喜,留下深刻的印象,把奖品拿回家也让家长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切感受到孩子成长的喜悦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珠海斗门白蕉镇白石小学给学生们发1600斤“年终奖”,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激励和期待。同学们亲手播种耕种的农作物成为奖品,把劳动教育与奖励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有意思,而且富有意义。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学生的智力、身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独特的作用。虽然限于诸多因素,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劳动教育有时流于形式,但我们也看到了在劳动教育上的一些探索与创新,并收到了不错的实效。
付出的时候有多艰辛,收获的时候就有多快乐。劳动教育要想有充分的实效,最好让学生真正躬身劳作,感受完整的劳动体验。新时代的孩子,不能成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白石小学的做法不无借鉴启迪意义,同学们在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自然也懂得了粮食的珍贵。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人有半耕半读的传统,世易时移当然不必依样画葫芦,但这种精神值得传承发扬。白石小学的“年终奖”颇具推广价值,希望各地在这方面能有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和经验。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