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帆影远 来天津博物馆感受大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3 19:37

近日,183件/套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文物,在天津博物馆集中亮相。天津的漕运,始于东汉末年,绵延至明清两代而日渐繁盛,作为重要的沿岸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大运河遗产。今天(23日)的“文博上新”带您走进天津博物馆,以文物为指引,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感受大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

沽帆影远 讲述大运河文化对城市的滋养

“天津运河历史文化展”,以“运河—城市—人家”为逻辑,层层递进,通过183件/套文物,展现经济、科学、生活等与运河的关系,讲述大运河文化对古往今来沿岸城市的滋养。再搭配一批天津城市老照片,让参观者尤其是天津市民,更有时代共鸣感。

参观市民:天津发展到现在,我们去了解它,有更多的一些回忆在里面。激发一种对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天津博物馆还设置专门单元,向中小学生开设“板凳上的博物馆”课堂,将文物艺术等课程搬到博物馆内,用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文化与历史。

天津市湘江道小学学生:在博物馆内还可以看到照片,可以理解更清晰一点。就是一种快乐。

学生家长:孩子们通过走出校园来感受实际场景,未来我相信他们都会成为运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

一级文物《漕运图》 尽现清代南北漕运景象

在集中亮相的大运河文物中,天津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漕运图》备受关注,这幅画作长达7.5米,从头至尾观赏下来,观众可以尽览清代贯穿南北的漕运景象。

天津博物馆专家介绍,清代漕粮主要依靠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输,漕运被视为经济命脉,因此,清代注重实施“治河保运”工程,康熙、乾隆就曾御驾南巡查看工程进展。当时,为了方便他们详细了解大运河水利工程状况,河督和宫廷画师就绘制舆图呈送御览,7.5米长卷《漕运图》应运而生。

天津博物馆讲解员张凌菲:通过画面当中的地名以及河工地段的名字,我们是可以推断出来,这幅画作大约绘制于清代的乾隆年间。山峰采用了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这在当时,这些颜料都是极为昂贵的,所以这幅画作应是供皇室参阅的舆图。

据介绍,《漕运图》描绘的地里风貌,自洞庭湖岳州府开始,经长江、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沿途的城镇、村庄、桥梁、闸坝、山脉、河流、湖泊等一系列的地理坐标,应有尽有,而杭州和北京,在大小比例上显得更胜一筹。

天津博物馆讲解员张凌菲:北京城的万源城墙巍峨耸立,紫禁城红墙黄瓦,并藏于祥云之内,充分展现了都城的神秘和威严。而对于杭州城的描绘,画匠则更侧重于对它城外的西湖胜景的刻画,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清晰地看到有湖心亭、断桥、三潭映月等等,一一在目。

画卷生动的技法还体现在城墙的纹理、树木的层次上,甚至船帆的褶皱都清晰可见。全卷尤其采用了平立面相结合的鸟瞰式画法,让观者得以全方位无感受“三维”的运河。除了精湛的绘画技艺,作为舆图,《漕运图》在当时具备实用功能,流传保存至今,其研究价值更显珍贵。

天津博物馆讲解员张凌菲:在很多的村镇和城镇的中间,都有大量的用小楷所描绘出来的字体。内容涉及城镇之间的里程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其中的文字判断出来两个城镇中间的具体航行时间,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因河而兴筑津城 雅俗共赏文化盛

古代大运河天津段,还为天津带来了南北交融的文化积淀。接下来馆长带您去看展,我们跟随天津博物馆馆长,先从一幅关于园林建筑的画作讲起,它描绘的是天津建于清代前期的一座著名庄园——水西庄。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当时天津,也被当时人称为“小扬州”,在扬州,盐商们习惯于建筑大规模的园林来作为生活起居之地,天津水西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文人,因为需要到北京去参加科考,所以水西庄在最鼎盛的时期,长期有很多著名文士在这里寓居,留下了很多诗篇和文学作品。

沿运河输送盐,日渐带活一座秀美又富足的园林,那么,其建造者又是何人呢?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叫查氏祖先像。画面中描绘的是查日乾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三代人。查日乾的祖籍在安徽的休宁,曾经随他的母亲在康熙时期寓居在扬州,后来因为投身盐业,又和家庭一起迁居到了天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图,非常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有的人像有清代衣冠的特点,有的是明代衣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到,查氏家族的发展是历经了明末到清初这样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

运河带来温饱富足,更带动是精神文化的融合提升。南方年画沿运河来到天津,为北方的年画注入新活力,南来北往中,实现一种艺术的互通与交融。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杨柳青年画最早的创始者,是通过大运河将南方年画的一些创作特点和创作技法带到了北方,并且结合了本地特色的相关的创作材质,以及相关的民俗文化,创新性地发展出了杨柳青年画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工艺类型。同时又因为大运河,杨柳青年画一代代的通过运河运往河北以及全国更多的广阔地区。

我们看到运盐,运瓷,运画作,从物质到精神,因运河汇集、碰撞、融合,也使得天津这座城既有“雅”文化,也有“俗”韵味,雅俗共存共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尚。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