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数字种质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9 12:48

10月28日,在2023腾讯科学WE大会上,腾讯发布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库共同建造中的腾讯科技馆“数字种质库”,计划利用3D建模等数字技术,将国家作物种质库全品类种质资源数字化扫描,三维动态呈现。此项致力于助力农业科研和公众科普的公益作品,不仅能让公众通过零距离全息交互,了解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提升社会对农业科学的认知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注;其通过数字技术高保真三维还原植物生长全过程,对科学家研究植物生长规律、优化种植条件、培育新品种具有科研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现场回顾我国水稻育种历经三次技术飞跃,创造性引领水稻单产提升的科学突破。其中,袁隆平院士团队发现天然雄性不育的水稻种质“野败”,一批科学家集智攻关,成功攻克杂交水稻制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难题,显著提高了稻米产量,引领了“第二次绿色革命”,为解决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种质创新是育种的灵魂”,钱前认为,“当下种业发展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种源创新效率,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我国种质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育种创新优势。”

腾讯公布腾讯科技馆“数字种质库”概念海报

种质资源被誉为推动农业发展的“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国家级种质库,在几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存各类农作物种子46万余份。此次发布的“数字种质库”还将展示太空水稻“小薇”等10种作物从萌发到结实的全程动态三维影像,让公众不受时空限制,观察种子生长全生命周期状况,细致感受和深入探索种子的奥秘。“数字种质库”是腾讯继公布打造“科技树”后,公开宣布落地的首个延展科普产品。未来,它将作为腾讯科技馆“农业科学”主题常设展厅的核心展项与公众见面。

这是科学WE大会继三年线上进行后重回线下,连续举办的第11届。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赵忠贤、国家作物种质库主任钱前,两位诺奖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首颗系外行星发现者迪迪埃·奎洛茲,以及“网状化学”领域开拓者奥马尔·亚基、世界衰老生物学权威琳达·帕特里奇、磁控固液相变材料开发者蒋乐伦同台,向公众分享物理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忠贤在大会现场,带观众系统性了解超导体的特性及研究价值。作为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赵忠贤团队通过独立发现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和发现临界温度可达55K的系列铁基超导体等科学突破,促进了全球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研究。 “持续提高超导体临界温度、探索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材料和新工艺,将会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赵忠贤介绍说。

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演讲

石墨烯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材料”,同样让全球科学家和公众产生应用的无限想象。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现场讲述了他和同事们如何通过“撕胶带”的剥离技术获得这种单原子厚度的材料,并带观众窥探其神奇的特性。安德烈·海姆表示,其团队与来自中国深圳的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将石墨烯作为“点金石”,从只含有十亿分之几黄金的废料溶液中提取出黄金。

因探测到第一颗系外行星飞马座51b荣获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迪迪埃·奎洛兹,在大会上分享了团队持续开发天文仪器和技术,发现数千颗行星的探测方式和研究进展。

世界衰老生物学权威琳达·帕特里奇认为,“可以利用药物保护人们免受与年龄有关的疾病的侵害,而不是等到这些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先出现,再逐一治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