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别让毕业生继续苦于“第一学历”歧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1 14:00

多位2024届应届毕业生称,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遭遇第一学历歧视。一些企业不招录“本科双非”(非985和211院校)毕业的学生。面试时有HR得知求职者为“本科双非”毕业生后,匆匆结束面试。多位专家指出,招聘毕业生时看第一学历,损害就业者的公平就业权,容易造成人力资源错配,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损失。(10月20日《法治日报》)

高校毕业生求职苦于“第一学历”歧视久矣。早在2018年,白岩松就曾感言:“我到一些非‘双一流’高校,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的不自信和自卑给我造成的刺激是很强的。”这种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看重第一学历。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较普遍,社交平台上有关讨论也很多。“第一学历是永远的伤吗”“上午向HR申请offer,下午被HR电话告知只收‘双一流’高校学生”……

实际上,“第一学历”本身就是个伪概念。2021年9月,教育部在其官网上答复网友提出的“第一学历”问题,明确表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有关部门也强调,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但一些用人单位依然存在看重第一学历的问题,很多普通院校大学生即便通过考研上名校,也无法改变学历歧视的命运。

第一学历反映的仅仅是求职者的学习经历,不等同于业务能力。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等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读什么样的大学未必完全是其能力的体现。譬如,一些语言、财经、政法类院校,有的虽是“双非”,但专业实力往往接近甚至不输名校,如果只看“名气”显然有失公允。2021年,华为两百万年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张霁,第一学历就是三本,如果华为存在第一学历歧视,“天才少年”也很难有一展才华的余地。

目前,我国劳动法律尚没有明确列举包括第一学历歧视在内的学历歧视,原则性的规定难以应对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这为用人单位的第一学历歧视行为留出了“空子”。当前,劳动力市场已由昔日的“卖方市场”过渡至“买方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加剧了学历歧视。比如在这两年的校招中,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大厂”高峰时会收到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份简历,由于没有精力逐一判断,看第一学历便被认为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筛选方式。

不让求职者继续苦于“第一学历”歧视,需要通过法律的完善筑起制度堤坝,如对就业促进法相关条款予以解释,或在修订就业促进法时将学历歧视予以列举,为社会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于有关部门而言,要让法律“长出牙齿”,对用人单位招聘是否遵循就业公平原则加强监管,对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的用人单位该诫勉的诫勉、该处罚的处罚,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公示,警示用人单位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的氛围,保护求职者平等参与就业竞争的权利,为消除学历歧视做出表率。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破除学历歧视须综合施策
南方日报 2024-11-16
北青快评|深入开展百日千万岗位行动,持续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3
北青快评 | 求职以“自身兴趣”为先,昭示毕业生的就业观更加成熟理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北建大举办今春首场毕业生双选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1
北青快评|破除“第一学历”歧视亟须治本之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第一学历”烦恼如何破解?
工人日报 2024-01-22
985硕士因本科双非求职被拒 “第一学历”烦恼如何破解?
工人日报 2024-01-22
半两财经 | 校招重视“第一学历”是歧视还是择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