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加密货币不应被授予法定货币地位,需要联合监管框架
澎湃新闻 2023-02-24 21:0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为维护货币主权和稳定,加密资产不应被授予官方货币或法定货币地位。

当地时间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网发布新闻稿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IMF Executive Board)评估了一份名为《加密资产有效政策要素》的文件(下称《文件》),并同意该文件中拟议的政策框架及要素。

《文件》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1月4日编写完成,IMF执行董事会2月8日审议。该文件旨在解决IMF成员国关于如何应对加密资产扩张及相关风险问题,并提出了由9项政策要素(或政策行动)组成的框架,涉及宏观金融、法律、监管以及国际协调等方面,为成员国制定适当的加密资产有关政策提供指导。

加密资产不应被授予法定货币地位,需建立联合加密监管框架

《文件》中,9项加密资产政策要素分别为:通过加强货币政策框架来维护货币主权和稳定,不授予加密资产官方货币或法定货币的地位;防范资本流动过度波动,保持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和披露财政风险,并对加密资产采取明确的税收处理;建立加密资产的法律确定性,应对法律风险;制定和执行对所有加密市场参与者的审慎、行为和监督要求;建立不同国家机构和政府的联合加密监管框架;建立国际合作安排,以加强对加密资产法规的监督和执行;监测加密资产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加强全球合作,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开发跨境支付和跨境金融的替代解决方案。

新闻稿称,通过采用前述框架,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降低加密资产带来的风险,同时利用相关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好处。

国际之间的协调有助于各国实施加密资产政策,并避免监管套利

IMF执行董事会表示,他们注意到前述文件的及时性和重要性,以及与成员国的相关性,并强调全球需要一个全面的加密资产政策框架。随着一些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加密资产,由于加密资产及其提供商的境外性质,以及加密资产与金融体系日益密切的联系,需要进一步采取全面、一致、协调的应对措施。

该董事会强调,目前加密资产的重大潜在风险已然出现,包括宏观经济风险、货币政策有效性风险、资本流动波动风险和财政风险等。特别是,加密资产的广泛采用可能会破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绕过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加剧一国的财政风险。从长远来看,比特币的广泛采用也可能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该董事会指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首要要求,并且加密资产不应被授予官方货币或法定货币地位,以此维护货币主权和稳定。

该董事会一致认为,作为各国财政风险声明的一部分,由加密资产对政府构成的财政风险应予以充分披露,并应阐明税收制度对加密资产的适用性。同时,有必要制定和应用全面的法规,对加密资产进行审慎监管,并有效实施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关于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标准。此外,通过国内和国际两级之间的强有力协调,对于始终如一地实施加密资产政策和避免监管套利至关重要。(澎湃新闻记者 王蕙蓉)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