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2025年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将不少于1800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30 12:03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到441.6万人,占比20.2%,正式迈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北京居民期望寿命达82.47岁,比2012年提高1.12岁,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老龄健康工作面临新的挑战。9月30日,北京市卫健委举办“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主题媒体沟通会,聚焦本市老龄工作。搭建“1+17+N”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05家,建设老年人健康档案,全市已有95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十年来,本市老龄健康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

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205家

95家医疗机构建立安宁疗护病区

北京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丁卫华介绍,十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健康工作,坚持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不断夯实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深化老年健康服务内涵,老龄健康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本市初步构建起了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搭建了“1+17+N”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1+17”即市区两级均建立了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N即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建设包含安宁疗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老年人健康服务机构,围绕老年人健康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老年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2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老年医学科,248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医学科,9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安宁疗护病区,正常运营的护理院8家,护理站25家。

在医养结合方面,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205家,其中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87家,两证齐全机构数较2017年(86家)增长了117.4%;2021年医养签约数达1224对,是2017年(63对)的19倍。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将首批100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远程协同服务范围,在线上提供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复诊送药、照护指导等服务。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3个。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4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连续16年为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累计为48.6万老年人提供脑健康体检服务

十年来,本市的老年健康服务内涵不断丰富。丁卫华表示,首先是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十年来,免费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超过1500万人次。从2007年开始,连续16年为户籍老年人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服务。2018年开始,为65岁及以上户籍或具有北京市社会保障卡的老年人提供肺炎球菌疫苗免费接种服务。2019年开始启动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累计为48.6万老年人提供脑健康体检服务。在此基础上,今年北京市进一步增加老年健康服务内容,开展了老年人失能失智管理项目、心理关爱试点项目、口腔健康促进行动等服务内容。

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方便老年人就医。在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要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畅通代挂号渠道,京医通、114等预约挂号平台,医院APP可绑定多个就诊卡,方便由家人、亲友等代为老年人预约挂号;设置人工服务窗口,提供挂号、检验报告打印、现金缴费等服务,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开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不因健康码问题延迟、延误就诊;推动号源下沉,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20%预约号源。

472家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老年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服务群体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友善友好。丁卫华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72家医疗机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到81.2%。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2021年29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32个社区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拟命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公示名单。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百岁老人提供价值3000元居家健康服务,包含诊疗、互联网+护理、康复治疗和生活照料等6大类140项服务。截至目前,为百岁老人提供服务3万余人次。

在基层,近5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均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3595万人次,老年人诊疗量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量的55.43%,老年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群体。本市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开展“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北京市社区老年健康服务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截至2021年底,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验收,占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1.2%。2021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91万份,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91%。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224.2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77%。

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已有95家

到2025年全市安宁疗护床位将不少于1800张

近些年,本市安宁疗护事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丁卫华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市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95家,安宁疗护床位较2016年增加了28%。今年,市政府将“推进医疗机构转型建设4家安宁疗护中心,增加床位200张”纳入了民生实事项目,已确定北京市第六医院、鼓楼中医医院、回民医院、海淀医院、通州区老年病医院、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开展2022年安宁疗护中心转型建设,目前各单位各项转型建设工作平稳推进,争取年底前6家机构全部投入使用。

丁卫华透露,未来5年,本市将加快推进建立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机构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围绕优化安宁疗护服务资源布局、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有序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创新安宁疗护服务模式、规范安宁疗护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价格经济政策、加快信息化建设等8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安宁疗护发展,到2025年,每区至少设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每个中心床位不少于50张,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不少于1800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普遍提供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案例

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协和—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十年来,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秉承“精诚勤慈”的院训,为老年人提供集健教、预防、诊疗、康复、照护、安宁疗护为一体的综合全流程健康管理。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宏介绍了该中心为老人健康全程护航的相关经验做法。除了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探索医务社工参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双进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之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协和—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打造“全人、全家、全队、全程、全社区”居家照护理念,三年来共服务52例居家临终老人。

该中心坚持以医为道,实施家医陪伴的健康管理。刘宏表示,街道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3万,是10年前3倍。中心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签约老年人2.1万人,签约率达到90%以上。每年免费为老人进行中医药健康管理16560人次,口腔筛查2400人次、失能失智评估3000人次、肿瘤筛查7000人次、跌倒评估2万余人次,提供心理关爱服务6100人次,骨密度检测8200人次、眼底筛查11000人次。

同时,中心聚焦疾病诊治,不断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2021年来中心就诊的老年人达到30.6万人次,较十年前的14.7万人次增长105.9%。十年间,作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满足老年人日常在家门口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管理外,在医联体医院的带动下形成“专全团队”,打造了六大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家医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血管疾病和呼吸规范化管理示范中心,累计规范管理辖区老年病患者1万余人;2021-2022年,开展糖尿病、骨质疏松、脑卒中三个专病特色门诊,接诊3000余人。与协和医院开展社区人工智能远程眼底筛查3000人,为300老年眼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转诊服务;依托丰台智慧家医,为老年人提供三级医院的远程诊疗和转诊预约服务,每年为辖区老人提供预约转诊6000余人次,实现精准点对点绿色通道转诊。

刘宏介绍,2019年开始,在协和医院专家的带领下,该中心建立了“协和—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组建社区多学科团队,打造“全人、全家、全队、全程、全社区”居家照护理念。建立居家安宁疗护评估制度及流程,提炼社区居家症状处理、舒适护理、人文关怀服务技能,三年来共服务52例居家临终老人。通过首发课题《区域内“1+1+2+N”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探索》在丰台区域内进行推广,带动全市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2022年,该中心还将开展安宁疗护中心建设,开设安宁疗护床位50张,持续创新社区安宁疗护新路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