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个村4.2万人喝上“市政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4 16:35

“以前夏天用水高峰期洗澡停水是常事,现在水流可冲多了。”晌午时分,位于海淀北部的上庄镇罗家坟村,秋日暖阳洒满了农家小院,村民罗东春正在自家院儿里淘米洗菜,说起最近村里的新变化,满是欣喜。2021年底,北京市公布了2022年32项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推进20个行政村纳入城乡公共供水覆盖范围”被列为其中一项,为促进农村供水提质增效、推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按下“加速键”,罗家坟村就是其中的受益村之一。9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本市已有10个村4.2万人吃上了“市政水”,农村地区的供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时间推移,城乡供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渐凸显,推进城镇与农村供水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北京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农村供水监督科负责人唐丽介绍。     

2021年,北京市将“推进20个行政村纳入城乡公共供水覆盖范围”列入2022年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为解决好农村供水这一群众所急所盼的“民生大事”,市水务部门年初即建立月度协调督办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协调各区全面推进工作进度。

“目前有没有什么困难?”“工程进展到了哪一步?”“村内管线改造的资金来源是什么?”……8月中旬,在朝阳区农村供水管网敷设的施工现场,一场“把脉问诊”的现场办公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唐丽介绍,为了加快推进实事项目进度,市水务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由各有关区水务局、属地乡镇、市自来水集团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难点、堵点,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具体来说,城乡供水一体化主要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覆盖、村内供水管线改造等方式来实现,以城镇水厂或乡镇集中供水厂代替单村供水站供水。”工作人员表示。

补齐农村供水短板,供水设施是基础,专业化管理和维护是关键。随着城镇优质供水对农村覆盖范围的扩大,全市农村地区在饮水安全、用水计量、管网报修、专业管护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比如罗家坟村纳入市政供水以后,采用的是第九水厂的地表水水源,入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水质、水压、水量等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供水稳定性也更有保障,”工作人员介绍。   

如今,喝上“放心水”的罗家坟村也用上了“明白水”,建立起“一户一表”全计量收费机制,家家户户告别了以往的“大锅水”“福利水”,村民粗放用水的习惯得到彻底改变。“目前村委会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水费补贴政策,更多地惠及村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通过前期的实地走访,村民们喝上市政水的愿望非常强烈”,供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针对目前还未开始施工或进度偏慢的工程,要持续加大跟踪督办的力度,同时总结推广前期形成的经验做法,确保年底前完成全部20个行政村纳入城乡公共供水覆盖范围的民生实事。

此外,以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在完成年度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市水务部门将结合农村地形地貌、水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用城带村、镇带村、标准化改造等方式,继续加大农村供水集约化、标准化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强化对农村供水设施的监管力度。

“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的供水服务是水务人的职责所在”,供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水务部门将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城镇优质供水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范围,打造城乡供水“一张网”,持续改善民生品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通讯员 张雅丽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